遇到经典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错过的经典太多了。
(一)
记得,十多年前,看过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后来似乎再也没有阅读过,也不知瞎忙些什么。
前几天,在喜马拉雅上听完《皮囊》之后,又看到老舍先生的《离婚》,于是就点开来听。
大约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就听完了。听完真的有满口生津的感觉,写的太棒了,让人回味无穷。
《离婚》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书中主要描写了北京旧衙门里多个小职员的大起大落的悲欢人生。主要人物是张大哥与老李。
著名评论家李长之认为《离婚》这本小说,“高出于他先前的一切作品者”。
赵少侯评之曰《离婚》的幽默“是真正的幽默”。
如此好书,竟然不曾读过。我为自己的错过,深感抱歉。
(二)
每天听书,于是变成了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似乎总有一个看不到的小钩子,一直在钩着我的心。
听着主播充满磁性的声音,似乎一下子把我带到了旧时的北平,带到了皇城根下那一群普通人群之中。
书中看似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张大哥和老李,但同时也写活了围绕在这两个人周围的其它人。
先来说说张大哥,是当时财政所的一名职员。此人,还兼职做媒人。用现在的话说,在职场简直是如鱼得水,混得风生水起。八面玲珑,身上贴着能人、好人的标签。
而,老李是张大哥的同事,他是那种能力极强,但见不得龌鹾,见不得明争暗斗,见不得勾心斗角,对于灰色现实不满的人,可是他又无法改变。只能应付,委屈求全,苟活着。
其次,就是小赵。这个人是故事中的坏人,蔫坏。卑鄙无耻,混蛋玩意之类的词汇都可大方用在他的身上。当然,这个小赵也在财政所工作。
另外,还有一些次要的人物,比如,丁二爷,马婶,方墩子,柳老太太,天真以及两个孩子英和秀。
他们一起,在北平的舞台上,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一出好戏就这样精彩上演 ,有喜有泪,有爱有恨。
从张大哥怂恿老李把农村的家眷接来开始,到张大哥的儿子天真被怀疑是共产党抓进监狱。老李到处游说保举,遭遇种种冷遇。被逼无奈,一向被视为废物的丁二爷秘密杀死小赵。到最后,老李辞职带着丁二爷和家眷回了农村结束。
每个人物似乎都栩栩如生,如在目前。而且,每个人物都很有个性,单独拎出来,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现实中的存在的人一般。
场景描写极其细腻生动,听着故事,随着文字,貌似就生活在北平,甚至能看到北平尘土飞扬的街道。
而,我最喜欢的是人物的语言。都是地道的北京话,京味儿十足。老舍先生被称为语言大师,品味他的作品,这种感受非常明显。
甚至,在我听完这本书,自己想写点什么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带点儿化音。
(三)
如果,细细研读原著会也许更好。只是一天忙于工作,实在抽不出时间静下心来拆解品读。
好在,这个时代,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听书,也算暂解对经典名著的某种饥渴与期盼。
听后,深刻感觉经典就是经典,什么时候欣赏都会带来收获。徜徉在经典名著中,无异于精神的一次美妙享受。
最后想用光明日报上的一句话来结尾:经典之魅力在于超越时空的阻隔,永远可以与当下对话。
深以为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