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在小学语文课上就有学过,它讲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小偷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别人家偷钟的故事,至今想起仍令人啼笑皆非。
这种自欺欺人的现象,我们看到会嗤之以鼻,但是却没有认识到自己某些时候也不知不觉沦为了那个自欺欺人者。
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自欺欺人从不鲜见。比如,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自欺欺人,当我们我们抱怨沟通的不畅、苛责他人的不足、愤恨生活的不公时,就是在自欺欺人,我们很少会去追问问题的本源,因而也就一直解决不了潜在的问题。
而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别找替罪羊》这本书,就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自欺欺人困境的思路。本书是由美国亚宾泽协会著写,出版于2000年,被翻译成为二十多种语言,畅销全球,它是一本意象简单却又意义深远的书。
整本书以一场谈话为叙事背景,深入浅出地将心理学探讨融入到现代经理人汤姆的日常生活当中。读者能在本书看到自己的影子,察觉到自己的问题,进而寻求改变。
《别找替罪羊》一书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围绕“自欺欺人”这个思维盒子展开,首先阐述了自我欺骗与思维盒子的关系,其次描写了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入思维盒子,思维盒子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最后告诉读者如何跳出思维盒子,并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可以解决解决自我欺骗困境的实际方案。
阅读《别找替罪羊》这本书就像是一场有趣的探险,它让我们一层层剥离自我欺骗的虚幻外衣,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经过自我背叛、自我辩解、共融等过程,经历一步步走入思维盒子陷入自欺的困境,然后提供一系列解决困境的路径,引导我们如何在实践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本书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意义深远的对话展开叙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复杂立体的人物刻画。在一场特殊的对话中,大家根据场景代入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的困境,以个体的内在世界为参照,挖掘出“自我欺骗”这个每个人都曾有过的问题。
必须肯定的是,《别找替罪羊》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在抱怨他人、欺骗自我之时,发觉自我欺骗这个核心问题,当我们发现这个思维盒子的怪圈,就能够找到办法摆脱他。
作者说,办法永远都在我们眼前。我认为这一前提是你要发现问题的存在,正如本文一开始说到的,很多人能看到别人在自欺欺人,却发现不了自己的自欺思维盒子。相信读了这本书,你会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