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八碗”,也就是席桌上的八个主菜,有炖肉(红烧肉)、烧肉(扣肉)、清蒸羊肉、丸子、酥肉等,配以“大烩菜”(绿豆芽、土豆宽粉条、海带等熬烩而成),以及米饭、白面馍馍等主食,主菜一般不额外添加(有的可以添加炖肉,称为“添席”),大烩菜保底,主食不限量。吃“八碗”席餐,陕北土话说法叫,坐“八碗”席。
交待了“八碗”后,再说说开席的座席安排,一般来说,结婚办喜事,少则上百人,多则几百人,客人来的多,主家的地方空间又毕竟有限,尤其是冬天,也不能像夏天那样,用帆布在院子里临时搭出摆放席桌的合适地方。所以,实际开席来说,常见以一排子一排子(陕北土话)的坐席了,即先安排一拔客人坐席,吃完了一拔,再安排一拔。那有人就得问了,如果有的人吃饭很慢,一坐下就吃他个几小时,后面的客人就不得饿肚子了吗?当然不是这样了,但也不能说,客人正在吃饭,突然有人喊,时间到了,赶快起来,那样也不雅,故而,多少年来,坐“八碗”席形成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规矩,即上回说到的,开席时,唢呐班子会应声吹打起来,看大部分客人都下席桌了,时间差不多了,唢呐班子吹打就会停止,那就是告诉这一排子的人,你们就赶快起来吧,详事人要安排下一排子了。有了这么个规矩,大家就心里明白了,坐“八碗”席吃饭是要紧凑点,不说狼吞虎咽,至少也不要拖拖拉拉,当然,偶尔遇到个别儿二百伍坐席的,就另当别论吧。
但毕竟还是客人多,一排子坐不下,这一来一去,安排坐席就有了说法了,那怎么安排呢?是先来的先坐,后来的后坐吗,那不行,这不没了规矩,像偶尔见到的超市抽奖场面,乱七八糟的,那怎么行?所以,多少年来,坐“八碗”席也形成了安排次序规矩,常见以官客为先,至亲次之,朋亲最后,官客即送人的、长辈、大人物;至亲即七姑八姨等;朋亲即新郎的朋友、新郎他爹妈的朋友等。以上这些客人都安排过了,打底的就是来晚的客人、详事人、主家、唢呐班子、讨饭的等。
坐“八碗”席后,基本上是傍晚或晚上了,客人稍事休息,详事人就开始安排“夜酒”了,夜酒席桌以白酒、凉菜碟子、下酒热菜、瓜果梨桃等为主,热闹以朋亲酒桌为盛,基本上喝高的、喝醉的,也常见以朋亲最多。
夜酒席开始后,唢呐班子也会应声开始吹打,到了一定时间,唢呐班子的吹打就停止了,喜欢喝酒划拳聊天的可以继续,夜酒喝到个半夜凌晨也是常有的事。
夜酒席期间,新郎要给送亲的送酒,即新郎端着酒菜盘子,伴随唢呐班子吹打声,新郎把酒菜送到送亲的酒桌,期间还有所谓三吹三打,即唢呐班子吹打三段唢呐曲子,中间会有停顿,送夜酒后,唢呐班子还会获得几十元不等的“喜钱”。
夜酒席结束后,该回家的本村朋亲回家了,该睡觉的客人睡觉了,唯独那个新郎新娘的洞房里“闹洞房”比较热闹,这个事,我了解的不多,而且年龄尚小,没有参与过,也没有亲眼目睹过,听说是新郎兄弟姐妹辈聚在一起开开玩笑、互相给脸上摸点锅底黑什么的,也就是至亲聚在一起,热闹热闹的事而已吧。
洞房花烛夜,醉人多少知,婚礼好喜庆,亦有结束时。
至此,结婚的喜庆、热闹也要慢慢退热了。迎亲的第二天,吃过午饭,送亲的亲戚(正式开始亲戚了),也就要回去了,新郎新娘也要收拾行李,准备一起跟送亲的亲戚“回门”,即回新郎的老丈人家住几天,然后,带上新娘,再请上岳父岳母大人回自己家住上一天,即为新婚正式结束。
写到这,我脑子里在想,不是写娶媳妇吗?怎么整个过程很少写到媳妇,也很少写到新郎,这是为什么呢?想了一会,大概是这样的,我这是站在爹妈的角度写这个娶媳妇的事,不是在写给我自己娶媳妇:),这是其一;其二是,常见的结婚办喜事,尽是爹妈在忙活,儿子还有什么事呢?那有人可能问了,爹妈结婚的时候谁在忙活呢?爹妈的爹妈呀;那儿子的儿子结婚时呢?呵呵,那就让儿子去忙活吧,你着啥急呢?
作者:马小章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b5a454c74d35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