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94130/122eabd3aa2f9655.jpg)
我觉得要论这部影片的最佳演技,非詹姆斯·惠特摩饰演的布鲁克莫属。就是那位在肖申克监狱服刑了50年,当了40年监狱图书管理员,在离开肖申克后适应不了外面生活而选择上吊解脱的老人。
已经被肖申克彻底改造的老布,在高墙之外惶惶不可终日。画面定格在那张被岁月雕琢的面容和那双看不见希望的呆滞双眼时,我的鼻子再次一酸。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4130/b649aa1bd1dd2e42.jpg)
为什么说“再次”?哦,原来距离上一次观看,已经过去7年了。
现在回想,第一次观影完全出于好友的鼓动。那时正值高考将至,我俩又是特别“上进”的类型,就相约在观看后写出一份观后感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现在想想,真是单纯青葱的年纪。
当然,最后的观影结果,只是记住了那句“Get busy living,or get busy dying.”
高中的时候英语一直比较好,为了显示优越感,我就把这句中文翻译为“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的英文原文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故作深沉的展示自己的观后感。
其实啊,对于一个浸染在应试教育多年的高中生,哪有什么深层次的触动。我俩也在三分钟热度后,继续默默无闻地投入到应备高考的大军之中,最后他去了法国我进了体制,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而一个“七年之痒”过去,第二次观影,带给我的触动就没有那时那么简单了。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现在也处在一个名为“体制”的高墙之内。
所以在组织其他人观看的时候,全场最投入的不是第一次观影的人,而是第二次观影的我。几乎每一个桥段都能映射自己,几乎每一句对话都能挑动心弦,影片后段的那句话,真真切切地引起了心中的共鸣:
“安迪走了,我不得不这样安慰自己,有些鸟类是不应该关在笼子里的,他们羽毛太丰润,当他们飞起来的时候你会由衷为他们高兴,觉得如果把他们关起来,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孽。”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4130/d83050f94098bb91.png)
反观身边的人,关在所谓体制的牢笼内,要么羽毛早已凋零殆尽,要么羽毛还未丰润就噗踏噗踏地想冲破牢笼。
最早之前(嘛,其实也就是三篇前),我写过一篇《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的读书笔记。所表达的中心,也就是聊一聊在体制内如何做到不忘初心,心怀希望的工作和生活,夹杂着个人的一些吐槽。
如今再思考思考自己的处境,在我身边,不乏有这么两类人:
第一类,他们深谙体制内的各种规则包括潜规则,对相应的待人接物非常的老道,善于为人处世,有眼色手脚又麻利,吹嘘拍马太过偏颇,至少总能迎合得领导乐呵呵的。
第二类,他们有冲劲有干劲,思想前卫不落窠臼,虽然不善察言观色,但一些观点新颖紧跟时代潮流的建议和行动总能让领导赞不绝口。
再细细观察这两类人,
第一类人,经常是一副轻松自在的模样,给他一把太师椅,估计能在太阳底下摇一天。第二类人,经常是一副嫉世愤俗的姿态,给他一个不合理的对待,估计能给你闹一宿。
这样说或许走了两个极端,不过就是那么的泾渭分明,一眼就容易分辨两者的区别。就好像都是敲钟的和尚,一个按部就班不慌不忙,一个则是莽足了力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4130/8da7dd4906178a36.jpg)
我不想评论谁好谁坏,本来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作何追求是他们的权力,我无从干涉。只不过站在他们的立场,我对自身产生了些许反思。
第一类人,我觉得有“头脑”。
就像初入肖申克的杜福瑞,第一个晚上没有大哭小叫,并在之后的日子里一步步获得了瑞德一伙的友谊和典狱长的信任。倘若没有瑞德一伙的支持帮助,他绝对熬不下去,倘若没有典狱长的信任,他也绝对熬不出头。
第二类人,我觉得有“能力”。
就像杜福瑞利用自己的税务专业和社会学知识,帮助狱警逃税免税以及给典狱长洗黑钱,也因此获得了更好的待遇,并接手了图书馆并将其改造成肖申克的“伊甸园”。
记得影片中有一个桥段,瑞德在图书馆里劝告杜福瑞帮典狱长洗黑钱这事儿最好早点收手,而杜福瑞则是一副运筹帷幄的表情:“我没进来的时候诚实的几乎有点迂腐,可进了监狱倒成了一个大骗子”。再结合汤米被杀后,杜福瑞向瑞德讲述自己和妻子曾经的故事以及因为自己不善于表达导致美丽的妻子出轨的桥段。
可以看出,杜福瑞一开始更倾向于第二类人,他有能力,但不善表达不善相处,而渐渐的,他又出现了第一类人的特性,他开始变得有头脑,敢于与虎谋皮获得自身所需。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4130/1f02a6f098fb0719.jpg)
这样想想,自己在“能力”和“头脑”两方面又处于什么水平呢?
当面对交付的任务自己能够做到充分领会意图,做事滴水不漏,确实解决问题,达到甚至超过对方的预期吗?在工作岗位上,自己能够主观能动地发挥作用,产生自身价值吗?如果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在那里瞎逼逼。
当突然离开体制,自己积淀了足够的资本去面对竞争激烈的地方社会吗?自己的思想理念、学习习惯、知识管理等等能否保证自己进入跨界的快车道?如果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一天到晚感觉自我良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4130/1cad57476a1eb64c.jpg)
所以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追求,但是自身的资本总得撑得起那份追求啊。当然,除了能力和头脑外,心态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强大的内心和稳定的心态,杜福瑞在得知自己其实是正要八经坐了十多年冤牢,加之典狱长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情况下,恐怕他早就自暴自弃了,更别说那条用小锤子挖了十多年的地道……
最后进行一个反思总结,也算是对这部经典影片的一句话点评:
在逆境中不忘初心,对未来心怀希望,靠能力立身,靠头脑生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