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刷到了一个本地账号,记录农村生活。懒惰且嘴馋的老公,能干爱唠叨的老婆,每天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然后再在三餐中和好,经过家乡口音的诠释,勾起了我儿时吃饭的回忆。
那时家里条件不太好,买新鲜的菜也不方便,除了夏秋季节蔬菜瓜果多一些,其余时节都会购买大量易于储藏的蔬菜,比如:土豆,洋葱,洋白菜,胡萝卜。
家里四口人,但父母都很忙,没有时间耐心做饭,所以每次都只有一个菜。洋白菜切丝,放很多水,熟透后出果,味道当然不太好。胡萝卜自身的味道也是无法去处。所以在读大学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爱吃菜的,在家吃饭也只是泡菜汤。那时哪里能知道爆炒圆白菜很美味,胡萝卜是鱼香肉丝的灵魂呢?
还有饺子也只吃白菜馅的,寡淡的很,很难理解父母为什么喜欢吃。
更大的误解是关于肉的。冬天时,偶尔会炖一只家养的老母鸡,混着黄豆咕嘟几个小时候,鸡肉还是咬不动,最终只能就着鸡肉味多吃点儿黄豆。鱼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买一两天,炖熟后就是无限次的加热,上桌,再加热。。。猪肉更是极少的能炖瘦肉给我吃,即使有炖过,那时的我,自卑懂事,压根不敢多吃。所以一直以为自己也不爱吃肉。
工作后,上礼的场合多了,才知道肉也可以做的五花八门,花样繁多。猪肉可以糖醋,油炸,还可以和葱丝卷起来一起吃。鱼还可以清蒸,可以切成小片做水煮鱼或酸菜鱼,甚至可以做鱼丸,还有有的鱼居然没有刺。鸡也并不是总也炖不熟的。
也许是从小在吃上是有亏欠的,所以比起那些条件优越的孩子,看到美食,自制力更差,吃的更多,更为冲动。这也许跟断舍离是一个道理,没有拥有足够多的东西之前,很难舍弃。
只是年纪渐长,对食物的欲望应该控制下了,不然越来越走形的身材会让我陷入更深的焦虑中。只是如何做到,还需要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