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授权导师」便签输出第3期第4天
今天,我们的拆页来自第二章 「何谓故事」
拆页五
换位思考,换个角度讲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特定的观点,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有的时候是两个或者三个,我们只关注一个)。聆听一个故事,就是短暂地间接与描述者分享他的视角。同一个故事,如果视角不同,意思也会完全不同。
以《三只小猪》的故事为例,无论是让有稻草房子的猪、有木头房子的猪还是有石块房子的猪,又或者是狼来讲,都是一个不同的故事(道格李普曼在他的书《增强你讲故事的能力》里指出了这一点)。
理论上说,如果你从有稻草屋的猪的角度,给狼讲了一个足够好的故事,狼就会理解这只猪是怎么想的,知道从这间稻草盖的房子里能看到什么。如果这个故事并不比填饱肚子更有价值,无论如何,狼还是会“吹倒它的房子”。如果故事比填饱肚子更有价值──比如说这只猪的妈妈和狼的妈妈是一起在博伊西长大的(我扯得有点远,是吧)──狼就可能会被影响到,让住在稻草屋里的小猪多活上一段时间。
叙述的过程,其实是叙述者和倾听者选择并交流一个特定观点的过程。当你想让人们去“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一个故事就可以将他们从一个视角带到另一个视角。开阔听众的视野,给他们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角度,就可以改变他们的想法。
一个财务经理可能只会看到,由于回访客户增多,相关费用水涨船高。对于一个销售经理来说,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拓宽财务经理的视野,从而让他赞成这些花费。
一旦财务经理“看到”一次回访挽救了大量的订单──嗯,这就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不是吗?
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会引起截然不同的行动。故事就是这样,让别人穿上你的鞋子出门走一遭,可能会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人们大多数的行为都是下意识的。如果你问他为何要做某事,他们会给你一个好的理由,一个听起来很理性的理由,却与真正的原因毫无关系。原因在于,人们通常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决定,更不要说做决定的原因了。
我们之所以那么做,原因很简单,我们从来都是这么做的。或许很久以前,有人告诉过我们要这么做,也可能是某一个瞬间,我们认定了这么做是“正确”的,长此以往,我们便跟着感觉走了。一旦养成了习惯很少再回头反思。一个好的故事,可以促使我们审视无意识的选择,检验那些未经检验的思考。
「I,重述知识」
1、梳理拆页内容,整理出讲故事的角度有哪几类,并继续头脑风暴,将类别补充到5类以上。
2、说说你过去讲故事的角度常常是哪一类,为什么?
「A1,激活经验」
挑选一个你从来不曾尝试过的角度,改编前几天任意写的一个故事。完成后,说说你的感受。
写便签 20181213 5:54-6:30 pm 共计耗时36分钟
「I,重述知识」
1.讲故事的角度:元素不同特征视角、元素间关系视角;短期结果视角、长期效益视角 。
2.补充类别:人物主观情感视角、客观环境特征视角、细节冲突视角。
「A1,激活经验」
1.故事改编:细节冲突视角
2018年4月22日,在连续参加几次分舵线下活动后,我抓住机会,逮住三清山分舵舵主熊媛咨询。熊媛陪我在万力的肯德基从6点多聊到10点,给了我2个解决我问题的办法,一个就是及时把自己的烦恼写下来,一个就是对写下的烦恼进行自我驳斥。我将信将疑,写东西,以前我也这么干过啊,没有效果啊!而且这样随时写下来,不就成了一个怨妇了?哪怕我做到了,那又如何,充其量也就是每天自己在这里自我安慰,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啥作用,好像没有任何帮助啊!
一方面给我感觉拆书帮很赞,熊媛是舵主一定有些本事;另一方面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又感觉熊媛给的法子对自己不见得有用:我陷入半信半疑中。
但是当时我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到我。带着破釜沉舟的心态,我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先试试吧。
结果出人意料的是,只是写了一个星期,我的心情、我的感受、我的状态就大大的发生了变化,而且我似乎也明白了些什么。那不是有意扭转产生的后果,而是自然而然的我突然醒悟了的感觉。
2.感受:
有了冲突以后,感觉故事更加具体细致了,而自身的体验也更加深刻了。而且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不会单纯局限于以往的自我认知,会看到背后蕴含的技法和原理。没有解决情绪和状态,又何谈开始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