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经济学通识》-001

读书笔记-《经济学通识》-001

作者: 时不时 | 来源:发表于2024-06-22 06:01 被阅读0次

    郑重申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 本书作者:薛兆丰
    • 序言
    •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1. 薛兆丰老师,在序言的最后,点名了写作的目的。
    2. 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视角,就像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世界一样。带着什么颜色的眼镜,世界就是什么颜色。
    3. 世界是否因我们而存在,当我们看见你,你才是真实存在的,才是真实的世界。这种感觉就像你捧着一根蜡烛,走在黑夜之中,全世界都是不可见的,唯有那团光照耀的地方,清晰明了。
    • 怎样的认知基础:
    1.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你以为的现实,更多的时候只是存在于脑海中的美好的期盼,更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2. 认知疆域的拓展:你以为的全部,也许只是冰山一角,永远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掌控全局,而是要不断的去拓展认知,去努力掌控全局,而不是自以为是;
    3. 了解立场的差异:你所听来的事实,也许大相径庭,永远不要认为别人述说的都是事实,在立场的包裹之下,事实就像被包裹的糖果一样,事实开始朦胧,开始不可探查。现实中,你所得到的消息被一层层的立场所包裹,与其去拆糖纸,不如走到糖纸上,去分析糖纸本身。
    4. 综合来说,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认知会出现偏差,会不经意的去美化现实,去美化自己,去美化他人。可以美化,也需要去美化,但作为一个不断追求自我成长的人,需要具备观察美化过程和识别美化结果的能力。也就是“不要迷失、不要迷失、不要迷失”。
    5. 通过这样的美化,让我们少一些前进的阻力。美化现实,可以降低我们的痛苦感受,可以提升幸福指数;美化自己,可以减少我们的自我否定,可以提升自信心,增强自我认同感;美化别人,可以缩短与他人的距离,可以让自己舒适的靠过去,提升安全感;
    • 经济学理论,为什么能够变革我们的价值观;
    1. 经济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组织的管理者、社会的管理者。
    2. 服务于上层的理论,必然具备符合人性、符合社会伦理、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特性;
    3. 经济学理论的运用,可以调整、优化、解决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失衡,让一切趋于秩序化;
    4. 可以调控组织、社会健康发展的理论,必然可以提取出一些适用于个体发展的精华;
    • 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1. 薛兆丰老师提出了3个朴素的人类发展问题:资源的有限性问题、未来的不确定性问题、社会的共生问题;
    2. 资源的有限性:从人类个体出发,出于生存的需求,出于生活的需求,出于欲望的需求,我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膨胀,膨胀到无法满足的地步。因为欲望的存在,指出需求是可以被创造、被开发的,就像秦始皇没想过拥有一部手机,而当下多少人为手机而沉迷。
    3. 未来的不确定性:未来不可知,过去不可变,唯有当下才是真实。所谓的未来不可知的经济逻辑就是,一个苹果,你想要拿走,未来你要还我两个。这与明天苹果会不会涨价,也就是经济是否会持续繁荣无关,唯一的原因就是:没有人会为了未来的半个苹果而放弃当下的一个苹果。
    4. 社会的共生问题:人类属于群居的动物,我们无法独立存在,我们期望生活在群体之中,因为这会给我带来安全感。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组织、社会体量的增加,必然会演化出社会分工,我生产粮食,你去养猪,他去弹棉花。我们相互依存,相互交换。
    5. 原始的平衡逻辑:原始的消耗品之间,差异较小,更多的时间和体力的平衡,每天8小时的交换价值基本一致,随着组织的进一步演化,产品会逐渐丰富,从野果、野菜、野兽逐步发展出镰刀、锄头、锅碗瓢盆等复杂产品。逐渐的,产品从体力的输出逐步发展出智力的输出,再发展出资本的输出。
    6. 社会共生的平衡:体力、智力、资本输出的差异性,决定了产品价值的差异性,造成了贫富的差距。如何调整我们的分配制度,让组织中,社会中的群体认识到这个差异,接受这个差异,认可差异的合理化,就是经济学宏观理论的研究内容,也是其价值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经济学通识》-0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pk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