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童年还有一宝:饼干桶。
现在要买零食,除了商场、超市,还有专门的零食铺子。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零食随孩子挑选。但我们童年时的零食却是有限的。所以饼干桶也是桶如其名,印象中还真就是装饼干的。饼干的花样也不多:记忆中蛋黄圆最常见。除此以外还有梳打饼干。糖果一般也放在里面。逢着中秋节,油纸包的冠生园月饼也装在饼干桶里。
蛋黄圆顾名思义是加了鸡蛋的饼干。颜色黄灿灿的。形状像放大了的围棋子。现在一般的铺子买不到蛋黄圆。但是作为怀旧食品在网上还能买到。梳打饼干还常见。小时候吃的是酥脆的味道。现在吃是为了中和胃酸缓解胃部的不适感。
油纸包的月饼现在也还有,一般作为大路货放在超市的收银台。其他好几百的都有了专门的包装盒,显赫地放在展示柜或货架上。馅料不一而足。常见的居然有十数种。而我们小时候的月饼最常见的是豆沙馅和云腿的。这两种馅料的油腻和香甜竟然能支撑起一整个童年的味蕾。以前吃月饼是真吃,现在的月饼成了送礼的排面。
说回饼干桶。桶身、盖子都是铁皮做的。桶身上有各式的图案。多以风景、小朋友、花卉和漂亮阿姨为主。我童年的那只饼干桶是《白蛇传》的四面绘画。分别表现了《白蛇传》里断桥相会、盗仙草等四个主要情节。你说也奇怪了:吃饼干就吃饼干吧,我怎么老对这些旁支末节记忆如此深刻呢?
为了密封效果好,桶盖是做成内嵌式的。打开时多半要用剪刀之类的工具撬一下。这是对杠杆原理的最早实践。
饼干桶是上不了锁的。一般放在酒柜之类的家具里。家具也是不上锁的。于是饼干桶便成了童年的百宝箱。通常是下午放学,晚饭的点儿又没到。正是肚子有点饿的时候。这时候撬开饼干桶,来点饼干、糖果,或是半块豆沙月饼。那种满足感不言而喻。吃多半是我在吃。但印象饼干桶没有见过底。那一定是父母常常也开过饼干桶。他们吃的少,主要是往里面添货吧。
一个吃得满手油渣,还注意着桶身画面的人,当然也要在多年后把这只饼干桶找到。还是在万能的某宝上找到了。而且我买到的估计还是孤品。因为我买之后,整个某宝上就再也找不到同样款式的了。这样一只饼干桶生产时应该成千上万的吧。其他的都走上了回炉重造的命运?能够经得起时间的东西太少了。仔细看了生产厂家:天津印铁制(缶又)厂印制。是的,这个“缶”旁的字是“罐”字的简写。我在网上找半天也找不到。只能这么拼着打出来。这也成了时间的一种特殊印记。
我再打开饼干桶。里面,空空的。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陈旧铁皮的味道。这只桶也装过谁的童年吧?他或她现在在哪里呢?过得好吗?是否也如我一般偶尔记起这只桶的故事和味道?这只桶也装过你的童年么?那我还是轻轻扣上它吧。只要盖子不打开,里面就还是满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