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上搜索“大写的”这个关键词,我竟然找到了5055篇文章,节选了几个标题如下:《北京,一个大写的孤独》《英剧,一个大写的污》《芈月:大写的人生赢家》《百鸟朝凤|我们这个时代,大写的尴尬?》《你的人生不过是一个大写的“怂”》。可见当下,“大写的××”这个流行语真是一个大写的“火”。
我们不禁会问,什么样的汉字可以称为“大写”呢?
下图里的“尴尬”是大写还是小写呢?说不清也道不明。
图1那么下图里的“尴尬”总有大小写之分了。
图2所以,如果非要给汉字也区分出大小写,只能在字号上去区分了。可是,使用过“大写的××”这个流行语的作者们,有几位把“××”这几个字的字号放大了呢?没有的话,大写的意义又何在呢?
你一定会问我,你这么较真累不累啊?
认真我就一定会输吗?不见得。
没有去查这个流行语最早的出处,我认为它或许是一个舶来品,也就是翻译者们带到我们的语境中的。众所周知,英文区分大小写,大写的单词一般为专有名词或缩略词,也可能是编辑着重标注的关键词,因此大写字母和加粗可以起到强调作用。也许是某位翻译者对英文语句进行直译时,突发奇想地即兴创作出了“大写的××”,从而深受广大年轻网友的喜爱。管它什么意思,人人都用,不用才怪!
这种现象说明了三个问题:从众心理,语言的匮乏,独立思考的欠缺。
其一,人人都有从众心理。从众是风险最小的行为,从众可以引发共同话题,早期的从众还可能带来不小的成功。虽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既然有人吃,不妨吃吃看。
其二,汉语表达方式匮乏。这个问题有些复杂,有历史原因,例如新文化运动,例如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原则;也有教育原因,语文学科在中学教育中是非常不受重视的,因为从考试的角度而言,语文成绩能拉开的差距并不大,而且语文考试与课堂教学似乎关系也不大,更重要的是,多数人学了理科后,语文就完全变成了边缘学科,到了大学后,多数专业的大学生也就彻底告别语文教育了。
其三,独立思考能力欠缺。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智能手机让我们随时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我们变得懒惰,不愿去思考。记得大学时有一次上《形势与政治》课,老师在走过场似地把PPT念完后布置了课堂作业,题目是“你对南海问题的看法”,写完后交上去就可以离开了。于是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打开百度,搜索“你对南海问题的看法”,摘抄几段交差。只有个别同学没有百度而是写了自己的想法,也许是他忘记带手机了,或者没有流量了吧,哈哈,开个玩笑。
说到底,文章标题使用“大写的××”这样的流行语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眼球,这并没有错,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标题显得尤为重要,但我们是否可以在一个流行语风靡朋友圈的时候,稍稍思考一下,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流行?
也许明年此时,当我们再看到“大写的××”这种表达方式,都会忘记了它曾经流行过,而你我也曾乐此不疲地使用过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