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高峰)
虽然没了鞭炮,但至少还有雪呀!因为冬依旧,所以春依旧!

小时候的年味儿,是在对过年的企盼中,随爹娘在拥挤的街巷里寻找自己满意的新衣裳;一股股的年味儿,就在邻村隔壁家家户户准备的年货里,一匾匾“蒸壮”的枣糕慢慢的散发出一阵阵的香。
小时候的年味儿,是在“扫刮”后的家中每一面墙壁上的年画里,每一个窗户上新剪的窗花都充满清新的新年的气息;最浓的年味儿,藏在三十的一盘盘饺子里,但大家都知道其实初一的鞭炮更欢欣。
小时候的年味儿,是在提篮出门“串亲亲”的路上,十三个枣糕和罐头里装满新年的祝愿;而孩子的期望年味儿,在于拜年后长辈给出的压岁钱,五毛还是一元,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没什么区别。
四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年味儿已经没了以往记忆中的热闹,不知道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人心的急躁,但街巷里涌动的人潮和大红的灯笼和漫山遍野的火树银花却告诉我,年依旧,人依旧。
新年渐近,旅人奔归,城市里逐渐没了震天响的鞭炮,没了浓浓的火药味儿,年何时来?又何时离开?好歹,万家思团,在这寂静的夜,遥远的山那边依旧有爆竹声传来,它隐约告诉我,节依旧,心依旧。
遗憾,身边再没了争抢鞭炮的小孩,眼前越来越少毛笔写就的红艳艳的“对儿”,更别说结伴去挨家挨户门口朗诵春联;庆幸,今晚有雪,它飘飘洒洒自天而降,它用一片银装素裹告诉我,冬依旧,春依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