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女生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学理科?
答:“男生学数学、物理、化学比较在行,女生不适合学理科”我们在选择文理科的时候,经常能听到类似的话。而且,在理科班里,确实也是男多于女。
问答:女生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学理科?最初人们认为,这是因为“女性天生不擅长理工科”,但研究证实这个“以为”只是个偏见,并没有科学根据。
女生的科学能力是不差的。
大量研究表明,女生和男生在学力(学习能力)和学科成绩上都不逊于男生。而且随着男女越来越平等,女生受到歧视、偏见的影响越小,女生就在科学上发挥的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强。
尽管有研究显示,女性的空间认知能力,比如方位感,略低于男性,但这个先天因素的影响程度并不大,远不如后天的训练和教养重要——空间认知方面的能力是完全可以后天培养的。
学科成绩上的细微差距(或者没有差距),不足以解释女性和男性在理工科选择上为何有巨大鸿沟。
所以,问题就产生了,既然女生在成绩和能力上不弱于男生,甚至可以超过男生,那为什么她们不选理工科呢?
研究者们很自然地想到,也许是歧视、偏见等社会文化因素,导致了女性不愿、不敢踏入理工领域。
问答:女生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学理科?“女孩子学不好理工科”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性别刻板印象。它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左右人们的行为模式,让女生们套上“女孩不行”的心理暗示,从而放弃数理化,拥抱文史哲。
长久以来学者们都认为,消除性别偏见、就业歧视,是让女孩们投入理工类科学领域怀抱的关键。
因此,就会有一个猜想,如果没有了社会文化偏见,女科学家、女工程师的占比,和女生所占人口比例相同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一个社会研究发现,性别非常平等的国家,虽然不乏优秀的女工程师、女科学家,但从整体比例上看,依然是理科男生多、文科女生多。
比如芬兰。芬兰的性别平等指数排世界前列,芬兰的父母养孩子,都极力避免灌输性别差距。小女孩从小在外面摸爬滚打,男孩也不忌讳那些比较“温柔细腻”的爱好,而在选择专业上,孩子有极大的自主权,一路到就业罕有歧视。
但是芬兰大学里理工科的性别差距,却是所有国家中最大的,挪威瑞典也紧随其后。在北欧三国的大学里,理工科专业的女生只占1/4,赶得上北大人眼里的“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学校”了。
既然不是智力因素和社会文化偏见因素都排除了,可女性依然很少选择理工科,这又是为什么呢?
社会研究者把这个现象称“性别平等悖论”。
简单来说,就是虽然在数学和科学成绩中,男生稍占优势,但优势不大。可是女生的阅读优势却远高于男生。
也就是说,女生选择理工科还有很重要的个人考量,她们自己的文科实在太强了,比从事理工科或许更能让自己发挥才能,更能让自己有成就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