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末期,美国发生了“水门事件”。国内国外没有发生更多大事。其实,这些事情对生活在吉林省一个偏远农村的年轻人田柱子来说,丝毫不用关心。
他,田柱子,54年生人,74年这一年20岁,高高的个头,几年农村的生活,晒得皮肤黝黑。家里兄弟姐妹六人,田柱子是家里的老大。在田柱子出生前,田家老太太也有过几个孩子,都没留下,后来田柱子出生后,起了这名字,认了干妈,才留住,接下来田家老太太又陆续生了三男两女。田家祖辈是从山东闯关东过来的。据说,当时老祖宗挑着担子,兄弟三人,一起来到东北,途中走失了一个。最后到达东北落地生根的就剩下两个人了。现在这两个人的子孙后代,就都生活在这块黑土地,大多以务农为生。田柱子的父亲是老板子,就是赶马车的,为人老实憨厚,非常能干。孩子们目前也都能去生产队,挣工分了,所以田家的日子还算过得去。当初文化大革命开始,学生纷纷辍学回家务农。田柱子也不例外。刚上初中二年,就不得已辍学回家了。田柱子为人非常聪明,村里有名的高智商代表。回到家,不甘心仅仅是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就去乡里参加考试,考会计,没想到考了个全乡第一名。当了会计的田柱子,每天村里谁家几个劳动力,挣多少公分,都记录的清清楚楚。并且不用看账本,都心中有数。这记忆力,让很多人佩服不已。田柱子这样老实、本分又聪明的年轻人,20岁,到了结婚年龄。田家老太太就张罗着给娶个媳妇,需要独立门户了。
她,李荣,小名大荣子、带弟。56年生人,74年这一年,18岁,中等个头,有点微胖的身材,皮肤白皙,干了几年农活,脸上也被晒得发红。大荣子从小,还没会走路,就被送到自己的大姨家。听说大姨家一直留不下孩子,就抱养了荣子,为的是后面可以留住孩子,特别是男孩。所以,就又多了个名字,带弟。没想到,荣子来到大姨家,居然后面大姨的几个孩子都保住了,陆续有了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大姨感念荣子的好,对荣子还可以。家里生活还可以,不至于挨饿。但是,毕竟是抱养过来的,亲疏还是有别。荣子还是感受到了特殊对待。到了上学年龄,大姨根本就没想过让荣子读书,荣子到了11岁,才入学,没读满一年,就辍学回家帮家里干活,带孩子了。虽然只读过不到一年的书,荣子考试也考过第一名。在荣子幼小的心灵里,知道自己是这个家里的外来户,和其他兄弟姐妹不一样的人。荣子内心,也怨自己的亲生父母,为什么偏偏选择把他送给了别人。多年后,荣子妈妈,每次见到荣子,都强调,当初不是她主张送走荣子的,是荣子姥爷不忍心大姨留不住孩子,才这么做的。那个年代,人们都信这个。荣子的亲兄弟姐妹有十四个,最终留下的有十二个。荣子父亲是个老党员。那个年代不计划生育,大家就可劲生,有六七个孩子家庭非常普遍,但是像荣子这样,有十几个亲兄弟姐妹的却比较少。正是这种生活环境,导致荣子总是觉得自己和两个家庭都不是那么亲近。她迫切的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