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日,本地天气出现高温橙色预警,气温最高值达到了37度。
这两年疫情不断,天气也无常。不知是人类惹恼了大自然,还是地球正常的新陈代谢。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麦收时节,气温上升,但不是那种潮湿闷热,因为真正的雨季还没到来。
所谓的热,只是正午的日光灼人,一早一晚还是微凉的天气。
记得小时候农家起早贪黑去割麦,就是趁着凉快儿。早晨四点来钟就下地,还有老农穿着薄棉袄。
日光好,麦子熟得就好,晒得也透彻。干透的麦粒磨出来面粉,从色泽到口感都是优异的。
不像现在这乌突突的天,不阴不晴玩暧昧。那时的麦收天要么就是响晴响晴的,要么就是突来一场爽雨。
所以才有了麦收时“抢收抢种”的说法。天气瞬息万变,但变得干脆利落,明明白白。
现在的北方天气有点像南方的梅雨天。下个雨就缠绵不断,唉真是南北不分了。
三十六七度的高温,对于我这等畏寒怕冷之人,其实正合适。从骨头到肌肉都是舒服的。可能遇到这种温度,气血才真正通畅。
走在有点蒸笼般的天空下,居然心情很好,愿意被炙烤一下子。
但是活力四射的孩子们正相反。她们受不了一丁点的热度。恨不能全天二十四小时都泡在空调里。
教室里空调加电扇,一开开一天。有个女生说男生们每天把温度调到18度。
我给她们讲我女儿上高中时,暑假补课,天天教室里十七八度,一个假期下来,女儿落下了肠胃炎,偏头疼的毛病。
造成严重体寒,来月经肚子疼得都上不了课。找中医调了好几年,才刚见好转。
千万不要贪凉,动不动就开空调。其实,人的身体在不超过体温的天气里,是不会热坏的。
人体有着天然的温度适应性。反而是现在生活的提高,降低了人们的抗热抗寒能力。
学校里早早的就开冷风,回到家就吃冷饮,进商场超市有空调,去饭店吃饭有空调,坐公交也有冷风。
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路上那点时间晒晒太阳,其余都活在阴凉的世界里。
古人云“暖则生,寒则杀”。任何一种生命都要遵循这样一个规律。
炎炎夏日,想找个没空调的地儿都难。现代人自以为享福,其实是失去了维持健康的机会。
古时的劳动人民,经常“汗滴禾下土”,“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出汗排毒,有助健康。可是现代人却以不出汗为乐事。可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