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解释利率决定的利率:债券供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债券供求理论
资产需求的决定因素
财富:个人拥有的全部资源,包括所有资产
其他因素不变,财富增长会增加对资产需求量
预期回报率:预期下一时间段内的回报率
其他因素不变,一种资产相对其他可替代资产的预期回报率上升会增加对该资产的需求量
风险:回报的不确定程度
其他因素不变,一种资产相对其他可替代资产的风险增大会降低对该资产的需求量
流动性:资产转化成现金的容易程度和速度
其他因素不变,一项资产相对于其他可替代资产的流动性越大,其需求量也越大
债券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债券需求曲线: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比,而预期回报率与需求成正比,故债券价格与需求成反比,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债券供给曲线:债券价格越高,利率越低,融资成本越低,债券供给增加,故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供给等于需求时实现市场均衡,对应价格为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价格,利率为均衡利率或市场出清利率
均衡利率变动
影响债券需求曲线位移因素
财富上升,需求上升
预期利率上升,需求上升
预期通胀率上升,需求下降
风险上升,需求下降
流动性上升,需求上升
影响债券供给曲线位移因素
投资机会的预期盈利性上升,供给上升
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供给上升
政府预算上升,供给上升
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需求下降供给上升,均衡价格下降,均衡利率上升,即为费雪效应
流动性偏好理论
用于分析收入、价格水平、货币供给变量对均衡的影响
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货币需求曲线:债券利率上升导致持有货币机会成本增加,从而货币需求减少,故货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货币供给曲线:假定央行货币供给一定,故货币供给曲线竖直
均衡利率变动
影响货币需求曲线位移因素
收入效应
物价水平效应
影响货币供给曲线位移因素
央行货币供给变化
分析货币供给对均衡利率影响
流动性效应:货币供给增加降低利率
收入效应:货币供给增加提高国民收入和财富,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这使得利率上升
物价效应:货币供给增加使得经济中总体物价水平上升,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这使得利率上升
通胀预期效应:对未来物价水平期望变得更高,债券供求理论认为预期通胀率提高使得利率上升
货币供给增加会立即降低均衡利率,即流动性效应即刻发挥作用,但收入和物价效应有时滞
利率的风险结构
利率的风险结构:期限相同的各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
影响因素:违约风险、流动性、所得税
违约风险: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
风险溢价:到期期限相同的存在风险的债券与无风险债券之间的利差,随违约风险增加而增大
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
流动性
债券流动性越高,利率越低
衡量流动性:变现成本,包括交易佣金、买卖价差
交易佣金:向经纪商支付手续费
买卖价差:在任一交易时点,卖者报出卖出价高于买者报出买入价
所得税
持有人真正关心的是税后的实际利率,税率越高债券,税前利率越高
利率的期限结构
同一时点,违约风险、流动性以及所得税都相同,而期限不同的债券之间的利率差异
收益率曲线:刻画债券的期限与利率之间的关系,三种形状(水平、向上倾斜、向下倾斜)
三个现象
1.各种期限债券的利率通常同向变动
2.当短期利率较低时,收益率曲线倾向于向上倾斜,当短期利率较高时,收益率曲线更可能向下倾斜
3.长期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短期债券,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预期理论
假定:债券市场统一,不同期限债券之间可以完全替代,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没有特殊的偏好
利率期限结构由人们对未来短期利率预期决定,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下降,则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向下
不同期限的债券预期收益率相等
可以解释前两个现象
分割市场理论
假定:各种期限的债券之间毫无替代性,市场相互分割彼此独立
每种债券利率仅仅取决于该种债券的供求
人们更愿意持有短期债券,而不愿意持有长期债券
三个现象均无法解释
流动性溢价理论:由预期理论与分割市场理论发展得到
假定: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是替代品,但不是完全的替代品
一种债券的预期收益率可以影响另一种债券的预期收益率,也允许人们对不同期限的债券有所偏好
流动性溢价理论推导得到收益率曲线总是高于预期理论推导得到收益率曲线且更为陡峭,高出的部分即为流动性溢价
可以解释三个现象
流动性溢价理论解释利率期限结构倒挂(作业题)
预期未来短期利率将大幅下降,即使加上正的流动性溢价,长期利率仍低于当前的短期利率
观察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即可推断市场对于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