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背景知识
《关雎》,这是诗经的第一篇,来自于国风周南(周南,据说是周公旦的封地所辖区域),因此《关雎》通常也称《周南·关雎》。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大部分是西周末年和东周初年的作品。是我国诗歌生命的起点。
据说由孔子编订而成,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500 多间 300 多首诗歌。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分风、雅、颂风三部分。风是民俗歌谣之诗,也就是由下层民众创作的来自于民间的诗歌,主要起到教化作用。
雅,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作者就涵盖各个阶层了,因此,雅是朝廷之音。
而颂是宗庙之音。颂的本意是容貌样子的意思,所以周颂,它就是周的样子,后来就是将这种样子通过礼乐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
概括而言:风是地方之音,雅是朝廷之音,颂是宗庙之音。
《关雎》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为前面四句,是总述;第二第三段各八句,先从男主人公方面落笔,说他在未求得淑女时的思念之苦,连觉也睡不着; 后说他幻想求得淑女与之成 婚以后,他将千方百计使她心情愉快。
二、词语注释: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jū)。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
之:指荇菜。
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
思服:思念。服,想。
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
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
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芼(mào):择取,挑选。
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三、诗歌大意: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四、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但也有学者认为,作为诗三百的第一篇绝不会这么简单。
先看看窈窕淑女是怎样的女子,淑代表了一个女子的品格,因为身居幽静,淑良清纯,给人以一种非常美好的联想,所以可以说她并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子,多半是公主或者贵族之女,所以她们是住在侯门深似海的深宅大院里,温雅贤淑,贵族之女的修养也。
雎鸠因为其头顶的冠羽,让雎鸠看起来颇具王者的气度与风范,古人亦称其为王雎,用这种水鸟来比喻君子,多数都指代天子诸侯,世卿公子,有品德有修为。雅当中基本都是天子,那么君子的配偶当然是窈窕淑女了。
整首诗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开篇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美丽画面起兴,来引出君子在“关关”和鸣声中,与心爱的姑娘一见钟情;接着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起兴,以参差荇菜长在水中,采摘起来比较困难,来比喻君子追求淑女过程的艰难;而“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三章叠唱,又用赋的手法展现了君子迎难而上坚持追求的执着精神。整首诗开始于美好,结束于喜庆,给人以圆满之感。正因为如此,这首诗也被认为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用来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满。
五、知识拓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类比。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