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根据法国哲学教授 叶莉巴贝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整部电影演绎的时间跨度不长,只有165天,准确的说是只有9天,就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逐渐敲开了一个看似卑微、刻薄、冷漠的看门人的伪装外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实则有着真实善良、高贵优雅气质的尊贵夫人形象。
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中心街的一栋高级公寓住所,整栋公寓一共生活着有五户住户和一个看门人,有钱的住户和贫穷的看门人,共同在这栋楼里按部就班的过着各自的阶级生活,直到这栋楼里新搬过来一位日本住户,随着他的到来,与守门人的一系列互动,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一条主线。整部电影的故事线简单明了,大量的镜头则是用在了对人物性格刻画的细节展现上,平缓却又深刻的向观众说明了,优雅高贵的灵魂不在乎华丽的衣着,而在于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的处世态度。
帕洛玛:天才少女的自杀计划
影片一开始是一位小女孩的录影自述,讲述自己想在165天后也就是自己十二岁生日当天自杀的录影自述。这位小女孩便是影片中三位主人公之一帕洛玛,用帕洛玛自己的话讲,自己出生在一个有钱人的家里,自己将来也会是个有钱人,长大后继续过着一眼看到底的有钱人的生活,也诚如她自己所想,每个人都是生活在鱼缸里的鱼,穷极一生也逃不过鱼缸的桎梏,自己不想再过这样的无趣生活中,于是谋生出了自杀的念头,且自杀前的唯一想做的,就是要拍一部电影,让大家都知道自己每个人都只不过是条鱼缸里的金鱼。

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哲理认知远远超越了同龄人甚至成年人的天才儿童,天才都是孤独的,她也不例外,在旁人甚至家人看来她都是一个性格古怪的小女孩,总拿着一部老旧的摄影机时刻的在拍摄,然而大家也都只是知道她在拍摄,也没人关心她到底在拍什么,到底在想什么。出生于一个有钱家庭的她,爸爸是一名政府官员,每天专注于自己的事业,鲜少关注家庭,妈妈是一个有着整整十年心理治疗经历,至今也还是靠着安定剂度日的家庭主妇,姐姐则是个虚荣市侩的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看似平静和谐的家庭氛围,实则也都只是各自专注着自己的事情,对身边的人和事都保持着惯有的刻板印象,也没有人想去关心无关己要的事,这在某种程度也是整栋楼那些有钱住户们的通性,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表面看似礼貌友善,实则只是机械性的言语交换,虚伪又空洞,甚至于帕洛玛说长大后想做个看门人,她的父母也都只是不假思索的说:“无论你想做什么,我们都支持你”看似是尊重帕洛玛的选择,实则只是言语敷衍,根本没有深入询问的意愿。
也正是在这样冷漠的生活环境下,有着超强洞察力和真性情的帕洛玛,她的言行显得格格不入。想有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而经常躲起来,被家人认为是古怪不合群;家里来了喜欢无知炫耀的客人,声称围棋是日本发明的,她当场反驳了客人,围棋是中国人发明的,并且还详细的说明了围棋与象棋的分别,让客人尴尬不已,被爸爸训斥了回去。

帕洛玛用自己稚嫩却又成熟的视角,观察、拍摄着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与此同时也在默默的实施自己的“自杀计划”——每天从妈妈的药盒里偷一片抗抑郁的安定剂,以达到致死的剂量。这期间她也经常模拟其他的死亡方式,猝死、跳楼、剖腹……最终迫于这些死法都有着难以忍受的痛苦而放弃,小女孩因为自杀而自杀的想法,显得滑稽可笑,这也表明了作者对于小女孩这一极端思想的保留态度。影片中把对生死话题的探讨放在了一个小女孩身上,让观众对死亡的态度少了几分沉重的紧张感,与此同时也让影片后期小女孩打消自杀念头,提供了合情合理的客观条件。
米歇尔·勒妮:有着一间装满书的房间的看门人
故事的发切入是这栋有钱人住的公寓里,其中一位住户由于心脏问题突然猝死,就在帕洛玛拿着摄影机忙着拍下大人们和警察处理尸体的过程,看门人米歇尔·勒妮失踪了好几天的猫突然出现了,在一堆大人们忙前忙后的慌乱现场,整天玩着一部老旧摄影机的帕洛玛便成了最好的差遣对象,她被要求把猫送回米歇尔夫人的住处,也正是因为这次偶然的机会让她进入了勒妮的房间,也从此让她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看门人。
勒妮的房间就在这栋大楼的一楼大门旁,一室一厅的房间被布置的井井有条,干净整洁,丝毫不像一个独居老人的住处,最让帕洛玛意外的是桌上摆放着的一本摊开了的哲学书,书本旁边还有一包吃剩下了的黑巧克力,和一壶茶,这个不一样的看门人引了帕洛玛的强烈兴趣,至此帕洛玛的拍摄对象多了个看门人。
猝死事件过不去久,楼里马上就新搬来了一位日本住户小津格朗先生,中介太太简单向米歇尔夫人介绍了新住户,实则只是想让米歇尔夫人配合打开搬家需要出入的大门以及给新住户信箱钥匙,米歇尔夫人面无表情答应着中介太太的要求,完美的呈现了一个标准看门人该有的冷漠、礼貌、配合的特性,唯一不同的事,小津格朗先生问到原住户是你个什么样的人时,中介太太说是一个幸福的家庭,米歇尔夫人脱口而出:“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小津格朗先生面露意外之色,接下了米歇尔夫人的话:“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

米歇尔夫人惊讶的神色顿时替代了此前尖酸冷漠的表情,像是很熟悉这样的对话场景,却又不太确定,中介太太与小津格朗先生走后,米歇尔夫人回到房间,打开了那个原本因该是个卧室的房间,让人意外的是,这并不是个卧室,而是一个放满了各类书籍的书房,分门别类的书架整齐的排列在房间的四周,勒妮熟练的从书架上拿下了一本俄国著作《安娜卡列尼娜》翻到书本里“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这句话时,像是证实了自己的猜想,脸上浮出了少有不轻易示人的笑容。
小津格朗:一位谦逊温和的日本绅士
小津格朗先生是一位优雅的日本绅士,待人温和谦逊,与帕洛玛一样,也有着善于发现不一样的眼光。一次在电梯里的偶然相遇,小津格朗先生与帕洛玛聊到了米歇尔夫人,两人一致认为米歇尔夫人是个不一样的人,这似乎让这一老一少在日语之外又多了一个更有趣的共同话题。帕洛玛说米歇尔夫人“表面看来她对人尖刻,待人冷漠,其实内心深处感情细腻,她显得极其孤僻,举止却又极其优雅” 这些从仅从她日常观察中得出来的结论,让小津格朗先生深有同感,同时也对这个大家都觉得怪怪的小女孩多了几分好感。

与这位天才少女相比,小津格朗先生更像是一位睿智的老人,没有锋芒的棱角,待人处事之间更多是谦和包容,就像帕洛玛形容自己家的猫是两个“用精美食物喂养的酒囊饭袋”小津格朗先生却笑着说:“我相信橡树的大度和富有同情心,所以我更相信猫身上所具有的一切。”

影片中这两位都是有着高出大部分同龄人智慧的人,两人的相处更像是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智慧认知的对比,小津格朗先生在用自己体会了人生百态后,生出的自我认知体系,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帕洛玛,也在逐步的动摇着这个小女孩一心想要自杀的想法。
初次见面的对话,让小津格朗先生和米歇尔夫人对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小津格朗先生便时常邀请米歇尔夫人去到自己家里吃饭,随着两人进一步的深入接触,影片也逐渐进入了高潮阶段。
勒妮初次来到小津先生的家里,日式装修、马桶音乐、门锁方向、拉面饮食……面对这一系列新鲜事物,勒妮显得有些局促尴尬,一言一行却仍不失坦诚,自己不太习惯吃日餐、裙子是借别人的、自己很少社交会有些孤僻等等,这些在一般人看来,初次见面为了对方一个好印象而不能说的事情,她都坦诚的说了出来,但在小津先生看来,这些她自认为的缺点,却都是她用冷漠刻薄的待人态度费心掩盖下的善良优雅的真实勒妮。临走前,勒妮注意到了小津先生家里挂着一幅东京山脉的画,想起了一部自己喜欢的日本电影,正巧这部电影的导演也姓小津,在询问小津先生和导演是否属于同一个小津家族时,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勒妮脸上释疑的神情像是解开了一个疑惑很久的谜题,真切自然,也让观众暗暗感叹,这确实是一位不一样的喜欢看书看电影看门人。
找到藏身之处的刺猬
在与小津先生几番接触后,勒妮与小津先生的关系逐渐近亲,与此同时,时常偷拍勒妮的帕洛玛与勒妮的关系也在逐渐升华,且还被允许光明正大的拍摄。帕洛玛在让勒妮对着镜头说说自己的时候,勒妮对自己的评价:“长的矮小丑陋,谨小慎微,待人冷漠但很礼貌,大家都不喜欢但可接受,因为完全符合一个看门人的角色 ”唯独不说自己还有读书的喜好,一气呵成的精准描述像是在读一段无关紧要的文字。


以看门人自居的勒妮,深知一个合格的看门人应该有的特性,她恪守着卑微、寡言、勤劳、深居简出等等一些列特性,迎合着世俗对看门人的该有的刻板想法,让自己在外人看来就是个标准的看门人,因为“没人愿意雇一个自命不凡的看门人”。

实则勒妮是在这份安稳的工作之余,用书本丰厚着自己的心灵,在这个大多数人都只关心自己的虚伪社交环境下,没有人会去理会一个丧偶无子、独居卑微的看门人在想什么,用帕洛玛的话说,勒妮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藏身之处。

大量的阅读积累,赋予了勒妮优雅、独立、富有见解的谈吐,在逐渐发掘勒妮不为人知的这些隐藏品性后,小津先生想让彼此的关系进一步升华,勒妮却犹豫了。勒妮在拒绝了与小津先生一同过生日的请求后,勒妮情绪失控的哭了起来,原生阶层带来的卑微感让她不敢去接受这份感情,但内心深处却又渴望和向往美好爱情的到来,影片中省略了原著中交代的,勒妮的姐姐曾经被富人深深伤害过的前提,但也不影响勒妮内心矛盾情绪的自然呈现,她抱着帕洛玛情不自禁哭起来的时候,那一刻她似乎在缓缓的卸下看门人的伪装。
最终勒妮还是答应了与小津先生一同共进生日晚餐的请求,经过装扮后的勒妮,高贵优雅的气质自然显现,更像是一种骨子里透漏出来的高尚修养,在经过锦上添花般的外貌装扮的修饰,让这个大家平时眼里熟知的看门人,一时间竟没认出来,一声“夫人”的尊称,让勒妮惊讶不已,而小津先生却从容自如的告诉勒妮:“因为他们从没见过你”。

就在勒妮准备开始逐渐卸下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伪装特性,展现真实自我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结束了观众对勒妮未来该有的所有幻想。勒妮突如其来的死亡,让影片中原本细腻平缓延展的剧情戛然而止,让观众措手不及的同时,也让剧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帕洛玛顿悟,原来死并不需要去刻意寻求,它可能发生在接下来的每一分每一秒,重要的不是死的过程,而是在骤然到来的死亡之前,你都做了些什么。

勒妮的死让小津先生痛失了一位知心恋人,也彻底打消了帕洛玛自杀的念头,影片安排的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避开了勒妮与小津格朗先生阶级差别恋情的深入延展,倒是延续了故事主线纯粹单一的特性,也让影片少了对社会环境话题探讨的沉重感,让观众聚焦在这位做了20多年冷漠尖酸的看门人,实则在她刺猬般的伪装之下,有着一个优雅鲜活的灵魂,正所谓世俗的眼光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不一而同,生活中人人都可以虚无缥缈,人人也都可以鲜活动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