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彩影评、剧评、书评、诗评连连看忘忧社每天写1000字
《月亮与六便士》: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

作者: 无物永驻 | 来源:发表于2020-05-15 20:37 被阅读0次

梵高疯狂地割了自己的左耳,很多人却不知道这是为高更所割。高更和塞尚、梵高齐名,是印象派三大家之一。他的一生可以用“惊世骇俗”四个字来概括,35岁时放弃了稳定的职业、与家庭断绝关系,开始绘画生涯,远离人类文明,孤身跑到南太平洋塔希提岛作画。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就是以更高为原型。毛姆生性孤僻,在医院工作使他看淡人间生死,开始了自己独特的思考。他的语言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冷峻、锋利地剖析着社会百态,把血淋淋的现实放在阳光下曝晒。毛姆的现实和高更的绝对理想碰撞,产生了饱受争议的《月亮与六便士》。

斯特里克兰本来是一个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同时平庸得不能再平庸,一声不吭地工作、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是一颗灰尘,隐入空气便无影无踪的平凡人。正如书中所言,他的生活本如一条平静的小溪,终将汇入苍茫大海。可是大海始终沉默,平静得让人害怕……

斯特里克兰承认平凡生活的社会价值,也明白这种井然有序使人幸福。可是他血液里道不清说不明的冲动,渴望一段桀骜不驯的旅程。

没有理由,斯特里克兰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冲进了不可预知的冒险里。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者必须挣扎。”抛弃一切来到巴黎,住最便宜的旅馆,衣衫褴褛,贫困交加。可是他画了十几年,除了一个盲目的崇拜者,没有一个人欣赏他的画,他也从不轻易卖画。人们咒骂他的癫狂,他却说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们这样,地球就不转了。

因为生病没钱医治,斯特里克兰的崇拜者,也是他在巴黎唯一的朋友,把斯特里克兰接入家中,悉心照料。不料他朋友的妻子,被斯特里克兰身上独特的气质吸引,坠入情网。最终斯特里克兰和这个女人一起背叛了他的朋友。可是斯特里克兰也从未在乎过什么,一个月后他一走了之,女人选择了自杀。他无动于衷,始终残忍冷酷,只一层层剥落自己的社会身份,丈夫、父亲、情人、朋友,这些标签,他只是冷漠地瞟了一眼,就转身离开,投入对艺术的追求。

到这里,很多人也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和对斯特里克兰的厌恶,世间怎会有如此冷血残酷的人,可是斯特里克兰会用你最讨厌的姿态告诉你:“我丝毫不在乎世人的看法。”


月亮的朝圣者

斯特里克兰的妻子真的爱他吗?她爱的只是虚荣和地位,丈夫出走巴黎后,她不惜到处散播谣言,一口咬定丈夫被女人勾引了,来博得社会的同情;丈夫死后,她丝毫不关心,反而用丈夫的名画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朋友的妻子是真的想和他在一起吗?也许更多的是对自己丈夫的报复和一时的情欲冲动?看似平凡普通的生活的表面,肮脏的暗流汹涌澎湃。

而斯特里克兰恰恰是时代的反面射影。

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当时的欧洲如同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20世纪西方经济爆炸后,经济迅猛发展,精神世界受到空前挑战,造成世界与人的隔离,人开始无法理解存在,人们认为人是孤立无援的,是异化的,战争的爆发更让人们对理想失去了激情。所以在这种迷茫混乱的社会背景下,毛姆并没有对书中的怪诞情节发展做过多的解释,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本就是这样荒诞无理的,道德和秩序瓦解,社会绑架了这群人。一切都是黑暗的,唯有月亮闪闪发光。

现实是洒落了一地的六便士,理想是高高挂起的月亮。显然,斯特里克兰选了月亮,像一个朝圣者一样艰难地跋涉,不惜与整个世俗为敌。

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斯特里克兰不想被任何一种身份束缚,所以他选择了打破,丈夫、父亲、情人、朋友,他什么都不是,他只是他本身。他种种荒诞的行为都化为简短的一句:纯粹的对艺术的追求。在理想和信念崩塌的时代,斯特里克兰变成了时代的逆行者,月亮的朝圣者。他这样做,无疑是对整个社会的反抗。


我们仍可以枕着月亮

时至今日,斯特里克兰依然以我们崇敬的形象屹立于世界,因为他的精神永不灭,对艺术的追求、对现实的反抗精神依然激励着欲望都市里的每一个人。

“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语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们交换的只是一点轻蔑,如同相逢在镜子中。”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年代,却有相同的境遇和感受,这是就是文学的力量。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依然时时处于被社会绑架的位置,觉得不被人理解,觉得世界冷漠得可怕,可是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可能无法成为斯特里克兰,可是我们可以欣赏他,和他一样永远追求美。只要坚守我们心中的月亮,保留一份纯真和自我,吸收月光的精华,心就会安静下来。

但毫无疑问,斯特里克兰能义无反顾地选择月亮。我们却不得不在六便士和月亮之间抉择、徘徊,我们确实很难做到斯特里克兰那样纯粹,我们被现实包围,努力生活。考一个好大学,考研,找工作,晋级,十一点半抢最后一趟末班车回家,回家倒头就睡,明天又是一模一样的循环。

就算我们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可是我们仍然有掌控自己人生的权利,选择自己的工作、孤身一人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做着不被人看好的事,以为自己追着月亮跑很勇敢,不料却被现实碾压成灰。但是,你知道这一切都值得。

于是辛苦的加班之后,奖励自己周末和喜欢的人一起去看看夕阳;劳累了一天之后,悠然地放一首音乐,看完一本书;偶尔逃出家庭,和爱人来一次旅行;拿自己的工资,给自己报一个兴趣班;又或许是在自媒体爆炸的时代,坚持更新自己最初的公众号……


幸福是什么,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态度,月亮在你眼里是怎样的,也取决于自己。忙忙碌碌一天后,对明天依然有期待,内心觉得充实丰满,你知道,你走的每一步,都离月亮越来越近。

我认识的一个学姐,双一流大学毕业,又考了985的研究生,当时她在华为公司实习,实习结束华为愿意让她转正,工资足够她在上海过着小资生活。可是她拒绝了,她回到了那个贫困的小镇,在政府基层工作,一个月拿几千块钱的工资。我们觉得她傻,觉得她大材小用委屈自己,曾经的高中老师问她:“那你曾经拼命读书有什么意义?”学姐说:“读书本身就很有意义。”其实她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她也不觉得所有人都想拼命在大城市扎根,考研究生就只是因为没读过研究生,想去体验下研究生的生活,现在父母已老,弟弟尚在读高中,她想回来陪陪家人。

周末的时候,我看见学姐开车载着他们一家人出去烧烤,她说今天特别开心。我经常看见学姐的朋友圈发些花花草草,阳台上满是盛开的鲜花,被她照料得很好。她的家乡也越来越好,我知道,这肯定有她一份努力在其中。学姐很幸福,她过得透亮且充实,一直都很明白心中的月亮是什么。生活啊,流言蜚语太多,从来都只有你说了算。

如果我们向往简单幸福的生活,那就大胆放下功与名,像《小森林》里的女孩一样,认真对待每一份食物和阳光;如果我们追求自身价值的体现,那就努力向前冲,用青春的姿态博取一个美好的未来。世俗的框架太多,被规定的幸福太多,每个人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大量的信息冲击我们的头脑,给我们种种行为贴上标签,好像不这么做,不符合大众,就是不对,就是怪异的。但每一种生活方式都不应该被诋毁,幸福从来都是只藏在我们心底。

故事的最后是斯特里克兰离开巴黎,去了人迹罕至的南太平洋岛屿,娶了土著姑娘爱塔为妻,与世隔绝,创下了不朽之作,临死前,他让妻子一把火烧掉一切……人生如梦,灰飞烟灭。他已经带着他最珍贵的东西——自由与创作,其他的又何足挂齿……

斯特里克兰走了,却也永远活着。也许一个秋风沉醉的晚上,我们摇摇晃晃走在路上,满地的六便士让我们惊喜不已,别忘了,抬头看一看,是因为月亮,这一切才得以照亮。

心,又晶莹澎湃起来了……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无物永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亮与六便士》: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ph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