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

教育: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

作者: 安乐无忧 | 来源:发表于2021-07-11 11:18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网络

埃里克森是美国神经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阶段(婴儿期):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

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是婴儿期。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也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从十八个月到三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儿童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想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如果父母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但是如果成人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第三阶段(学前期):主动对内疚

三到六、七岁是学前期。个体在这阶段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问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大部分人容易把自主和主动区分不开。如果说自主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主动则是主动帮别人做事情。得先解决好自身才有能力帮助别人,因此是先自主,再主动。

第四阶段(学龄期):勤奋对自卑感

从六、七岁到十二岁是学龄期。学龄期儿童能力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学校中的教师。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于工具技术也很感兴趣。
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做父母的人,不要把孩子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争心,有信心获得好成绩,还要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周围人们发生联系,进行社会交往,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聪明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使他们怀有一种成就感。

第五阶段(青年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从十二岁到十八岁是青年期。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
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
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如:怀疑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认识之间的一致性,做事情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与获得成就之间的关系。同一性混乱,还表现在对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看不清,要么持对立情绪,要么盲目顺从等。在两性问题上也会发生同一性的混乱,认识不到两性之间的同一与差异等。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

从十八岁至三十岁是成年早期。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时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要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

30岁到六十岁是成年中期,是成家立业的阶段。这一阶段个人除关怀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关心下一代以至子孙后代的幸福。他们在工作上勇于创造,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仅是满足个人需要。这一时期如果事业家庭都没有取得成功就会停滞不前,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完善对绝望

六十岁以后是成年晚期。如果前面七个阶段积极的成分多于消极的成分,就会在老年期汇集成完美感,回顾一生觉得这一辈子过得很有价值,生活得很有意义。相反,如果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就会产生失望感,感到自己的一生失去了许多机会,走错了方向,想要重新开始又感到为时已晚,痛不胜痛,于是产生了一种绝望的感觉浑浑度日。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上述各个阶段是互相依存的,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程度,而后期阶段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冲突。个体解决每一阶段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和社会观有着深远的影响。早期阶段中问题的不当解决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在后期的阶段中得到修正,但却往往会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造成间接而深远的影响。

️️️

图片来自网络

**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在学校教育中,中小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中学生正处于第五阶段: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教育工作者可以这样做:

(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教师一定要意识到他们的学生总是努力保持着积极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

(2)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青少年是一个发展的时期,在各方面都处于具备的阶段,需要有人扮演,却高的角色,而教师证是其中的一位。

相关文章

  • 教育: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神经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

  • 【25】培养孩子你需要知道的儿童心理学

    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理论提出了人格教育,一共八个阶段,为儿童的人格发展奠定了基础。 埃里克森的教育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理...

  • 方向正确,妈妈育儿不迷茫!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

  • 扬长带短,是方法也是视角

    昨天的课,林老师讲了埃里克森人生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称为心理社会发展...

  • 儿童心理学学习笔记

    读了埃里克森的psychosocial theory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让我想起之前学到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孩...

  • 《爱是成长的指南针》读后感三

    爱与孩子的成长 在本章中,作为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博士的作者,提到了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和精神...

  • 生活中的心理学学习第二天(1--11页)

    第一章 我是如何成长的 第一节 穿越童年之门 用通俗浅显的语言,以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精分理论为依...

  • 爱孩子,我们懂孩子吗?

    一:不同阶段孩子的角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不同,因此我们家长...

  • 2018-11-02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他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受社会背景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即个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在人格发展...

  • 大小便宝宝长大自然就会了?No!你需要知道这些……

    大小便训练对宝宝发展的意义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5岁-3岁的幼儿处于“自主与害羞的冲突”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rk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