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个哈尼族小姑娘,学习成绩很好,但是父母都是边疆山区哈尼族村民,家庭困难,父亲再婚,又生了个小弟弟,当时她考上了大学,面临辍学,我找上海的朋友资助她,帮她负责了每学年全部学费、住宿费、各种杂费,她家里负责提供她每月的生活费,但是她父亲最后没有给她生活费,她亲生母亲也只是过年的时候给他她几百块钱,她自己申请了助学贷款做生活费,假期她去打工,补贴点生活费。大学毕业那年,她一共欠国家助学贷款1.8万元。现在两年过去了,我问她助学贷款还了多少,她告诉我一分钱也没有还。
她从不主动跟我联系,也不会和上海她的资助人联系,我曾经婉转的教她,要主动与资助人联系,让人家知道她的近况,她已经在我生活的城市打工快两年了。说的时候,她联系了,后来我不提醒,她就没再联系,问她,她说,不知道和资助人聊什么。
两年前我又设法找上海的朋友资助她家邻村的另一位大学生,这位同学母亲得了肺癌,父亲肾上也有毛病,家里还有爷爷奶奶,姐姐出嫁管不了家里,已经资助了两年。前段时间他的资助人腿骨折,在家里养伤,没办法出门,我打电话告诉他,资助人病了,不能马上汇钱给他,让他先自己想办法,过段时间资助人会把钱汇给他的,他非常平静的说:“好的,阿姨。”什么话也没有了。
过了一周,我实在忍不住又打电话问他,你怎么不问问资助人得了什么病?严不严重呢?他说他不善于沟通,所以他没有问。于是我又打电话给他父亲,请他还是告诉儿子,要学会主动关心资助人,虽然帮不了资助人什么,但是可以说一些安慰的话。
类似的情况还有好多,我们单位每年设法资助挂钩扶贫点贫困小学生、中学生100多名,因为年龄小,就不提他们了,但是已经上大学的人,还有大学已经毕业的人,还是如此的情况,未免让我感到有些心寒。
我们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普遍缺少感恩的家庭教育,好像因为他们贫穷,得到资助理所当然。现在实行精准扶贫,他们更是家家都想当贫困户。对于先进发达地区爱心人士,用自己的血汗钱来资助他们,普遍缺少感恩的心态,更别提对资助人的回馈关爱。对于国家提供的贫困生助学贷款,没有积极还款的态度,不愿还,不想还。作为父母,不教育子女积极还款,恪守诚信人品,珍视个人信誉。像文中提到的毕业女大学生,她打工,月收入2000到3000元,完全可以每月攒下一部分,一年还一笔钱。
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培养孩子们常怀感恩之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我们各级领导在各级农村干部会议上经常讲,一个民族进步,真的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教育扶贫非常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