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得到 李松蔚 心理学通识141
当代心理治疗的主流叙事:当前的心理问题与“成长中的创伤”结合,把心理问题看作“没有愈合的伤疤”。
但这个叙事角度,会不会滥用了创伤的概念?怎么样的叙事才是对人有帮助的?
我经历了什么
创伤叙事的最大意义,就是帮助人们从“我怎么是这样的人”的自责里,变成询问“我经历了什么”“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当前的我”。后者大幅减缓了自责,更有助于改变和自我赋能。
而大量研究表明,创伤(尤其是童年所经历的)会改变大脑的神经功能,影响当事人成年后看世界的方式。所以过去经历确实对我们塑造作用。
我学到了什么
但“我经历了什么”的叙事或许让人觉得无力,好像自己是被外在环境决定的。
所以下一步我们可以问“我学到了什么?”
把被动承受变成主动学习,看到自己的应对策略,找到自己对问题的掌控感。例如来访小时候越努力,父母期待越高,后面干脆不努力了,父母就死心了。可以告诉来访“你在用降低期待的方式保护自己”。让来访不必用“受害者”的视角看自己,帮助来访积蓄力量改变。
学习新的方法
在看到自己的力量后,下一步是改变处境。告诉自己“环境已经不一样了,我需要新的学习方法”。原来的策略过时了。
允许创伤经历者用习惯的方式保护自己,毕竟创伤的冲击是极强的,同时也要温和地让对方了解“你可以试着大胆一些,现在不一样了”。
创伤记忆需要被丢弃吗
对于在创伤中生活了许多年的人而言,尽管痛苦,但是那种自我看待的方式是熟悉的。
比起丢弃,我们需要尊重和承认创伤,
你从过去的经验里学会了不信任,尽管你可以尝试更勇敢,但谨慎依然是你的一部分,它对你是有意义的。
创伤也是一段经历。我们越是承认自己经历过的,就越是可以在当下灵活地尝试其他路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