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过期废柴·美文集读书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文学史上最执着的单恋者,这是宿命,我无怨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文学史上最执着的单恋者,这是宿命,我无怨

作者: 若愚谈白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09:51 被阅读16次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全文主要以书信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女人,从13岁开始到29岁将死前,始终不渝甚至近乎病态地单恋一位作家的经历。

小说从大名鼎鼎的小说家R的40周岁生日开始。

这天他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奇怪的厚厚的来信,拆读来信,他得知了一个他从来不知道,也从来没想过的,令他震撼的事实:一个陌生的女人曾执着地爱慕、关注了他16年,每年的生日都会给他送白玫瑰,甚至还为他生了一个孩子。但他竟然连她是谁、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

下面就是那个女人的来信内容。

一、第一眼我就爱上你

书信以“我的孩子昨天夭折了”开头,她说自己也已身染重疾,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所以才会给他写这封信,希望在自己死后,能让他明白这一切,而又不给他增加负担。

她说,她是从13岁那年第一眼看到他就爱上他的。

那年他们住的小市民聚居的公寓楼里,来了一位令人惊奇的新邻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第一次相见,她没想到这位由于写书而名扬天下,并受到人们崇拜的人,原来却是个25岁的年轻潇洒、活泼热情的青年。

从此,这位情窦初开的羞怯胆小的少女,就深深陷入这种不可自拔的单恋中。

在此后的三年中,“一个13岁的少女,一心一意的,极其固执地思念着你,关心着你的生活,我注视着你,观察你的习惯,了解与你交往的人”,甚至通过自家门上的圆孔偷窥青年作家的私生活。

她看到了这个作家的双重性的生活和个性:

既是一位著名作家,与艺术界的各色人物谈笑风生;也是一个情场浪子,与各种女人逢场作戏。

其实这种双重性,她以一个女性的细腻和直觉,从第一眼就察觉到了:“你是一个热情的,活泼的,醉心于逢场作戏的冒险青年,同时又是一个对自己的艺术要求非常严格,忠于职责和学识渊博的人,我下意识地感到,也如同大家意识到的那样,你过的是双重生活,外表冠冕堂皇,绚丽多彩,而内心世界的阴暗面,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日常生活中的这种双重性,这种秘密,我,一个被你迷得神魂颠倒的13岁的少女,从第一眼就察觉到了。”

可是奇怪的是,这些事实并没有影响她对这位作家的情感,相反,这种好奇却愈加强烈,愈加令人向往。

直到有一天,她大起胆子为作家开门,而作家以他那温存的、柔和的、天生诱惑者的目光瞥了她一眼,对她微笑致谢。

从那一刻起,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暗地监视与观察你的那种强烈的好奇心,竟然意味着爱情!”

“正是从那一刻开始,从我感觉到你那柔和的爱抚目光时开始,我便属于你了。”

尽管她知道他的这种温存是慷慨地给予所有女人的,尽管她知道他们属于不同阶层,几乎永无可能走到一起,但是她的全部生活却为之改变:她由一个无所用心、成绩一般的学生突然变成了全班第一;她开始读很多书,常读到夜静更深;为了不让他看到自己在穿着方面的疏忽,开始讲究衣着整洁;甚至开始孜孜不倦地练习起钢琴来,只是因为“我相信你喜欢音乐的缘故”。

但是现实如何呢?“你几乎从来也没有认真地看过我一眼。”

二、离开你,我无法生活

16岁那年,她的寡母要再婚了,婚后要搬到很远的外地去住。听到这个消息,她晕了过去,虽然后来进行了激烈的反抗,但一切无济于事。

在维也纳的最后一天的夜里,这个少女大着胆子按响了作家的门铃,想向他倾诉表白,可是却没人出来,作家不在家。

在那个元月份的严寒的冬夜,她衣着单薄,躺在过道冰冷的地板上,等了整整一夜,甚至没拿一条毯子,“因为我不想盖暖和了,因为我担心暖和过来以后就会睡着,那就听不到你的脚步声了。”

可是她等来的是什么呢?

是他和一个轻盈娇媚的女人一起回来了。

她再也没有力量反抗了,黯然离开了维也纳。

三、那些年我只为你而活

在莫斯勃鲁克继父家中度过的两年漫长的岁月,她把自己虐成了囚徒,尽管继父颇有家产,待她视如己出,母亲也满足她所有的愿望。

此时她已出落成一位美丽的姑娘,可是她拒绝了所有的求爱,因为“我不想让任何人转移我的爱,我的心中只有你啊。”

她把他所有的著作全部购齐,关注着他在报刊上所有的消息,甚至能把他所有的书全部熟练地背诵出来。

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女孩羞怯胆小,可谁又知道,孤独的背后是“狂乱的、漫无目的的、悲剧式的绝望狂热”呢?

四、我爱你,与你无关

十八岁那年,她拒绝了继父的庇护,固执己见,非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终于她重新回到了维也纳。

其实,内心的信念只是:“回维也纳城去,回到你的身边去。”

她想尽一切办法想与他相遇,每天晚上都站在那条街上,站在他的窗下。她所希望的是,在经过了漫长的思慕忧愁之后,他能认出她来,并且被她吸引,爱上她。

终于她成功地引起了他的注意,可是她也立刻明白:“你并没有把我认出来。”虽然失望,虽然备受打击:“我初次感到我命该如此,一生,直到临死之前,难道都不能被你认出来吗?”

但是她几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他的邀约,甚至痛快得令他感到了些许好奇和困惑,因为眼前这个俊秀的、落落大方的姑娘,并不像个街边妓女,也不像那种年轻幼稚、不懂世事的姑娘。

可是他并没有因此就回顾往事,将她认出,因为他的回忆中根本就没有她呀。

在经过了三夜的缠绵后,风流作家又故伎重演,潇洒抽身,从此杳无音讯,再也没有召唤过她,只留给她几支白玫瑰作纪念。

五、唯有你,才是我肉体的真正占有者

那三夜的浪漫,给她带来了一个孩子,一个属于他和她的孩子。

为了生下这个孩子,她忍受了几个月的鄙弃厌恶和侮辱,独自在收留妓女和穷人的产院里生下了儿子。

如今,这个孩子对她来说就是一切,“他是你的再现,但又不是你本人,不是我无法掌握的那个幸福的逍遥自在的你啊。”

她能够亲吻他,并把他搂在怀里,通过这另外一个“你”,她似乎从思念的不安中解脱出来,“我对你的思念变得深沉、平静和不那么痛苦了。”

在这十年中,她所做的只是在他一年一度的生日那天,给他送去一束白玫瑰。

为了能够优裕地培养儿子,那个完美地继承了父亲的英俊聪明的小天使,使他过上上流社会那种轻松愉悦的生活,她开始出卖自己,成为一个游走于上流社会的交际花。

可是在她的内心中,却始终认为“唯有你才是我肉体的真正占有者”,尽管她的那些男人们对她体贴、温存、纵容,甚至有一位善良有教养的老伯爵,几次三番向她求婚,都被她狠心拒绝了,只是“因为我不想束缚自己,我想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由地去你那里。”

六、所有人都爱我,除了你

终于再次相会、也是最后一次相会的时刻到来了。

此前,他们也在各种场合相遇过,可是他的目光是生疏的,礼貌的,这种司空见惯的相见不相识的行为,给她带来了剧烈的痛苦。

那一晚,与她的追求者及朋友们用餐时,她突然感到某种无名的魔术般的吸引力,使她说出想到舞厅跳舞的愿望。

在舞厅,她疯狂地喝酒、唱歌、跳舞,感到一种差不多是痛苦的欢乐,突然她发现了邻桌正坐着的他,正以充满赞赏和热望的眼神盯着她。

她浑身灼热,似乎要燃烧起来,在作家那不易觉察的点头暗示下,她连大衣也没穿,对她的金主连声招呼也没打,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跟从他“私奔”而去。

那一夜,她在他那里度过了一个销魂的夜晚。

“但是我那赤裸的身体,也没有使你认出我来,无限幸福的我,接受了你的温存,也看到了,你给予心爱的人和用金钱买来的女人的热情是没有区别的。”

有几次她激动不已,差点没有控制住自己,甚至她还大胆地暗示了作家。她的非同一般的语气和表情引起了作家的诧异和探索,可是最终,他也并没有认出她来,不论是那个13岁的少女,还是那个18岁的姑娘。

最后作家的一个举动,彻底击垮了她。她发现他竟然偷偷往她的暖手筒里塞了两大卷纸币。

“为了这一夜,你付钱给我,付钱给一个从童年就爱你的人,付钱给你的孩子的母亲,我对于你只不过是塔巴林舞厅的一个妓女而已。”

她含泪夺门而出,与他的老仆人撞了个满怀。从老仆人那战栗惊惧的眼神中,她看出“老约翰认出了我,尽管他在我童年之后从未见到过我。”

多么讽刺,“所有的人都爱过我,对我都很好,只有你,只有你一个人忘记了我,只有你一个人从来也没有认出我来。”

她不仅被他完全忘掉,还要承受来自于他的侮辱。

可是能怨谁呢?她不也是辜负了所有爱她的人吗?

七、我的爱没有成为你的负担,我感到很安慰

通过前几篇的讲述,相信大家都已知道了故事的结局:他们的儿子得病死了,而这个女人也感染了时疫,将不久于人世。而此时,死,于她而言,是一种解脱,甚至是一种幸福,因为在这个人间,她是那么孤独,再也没有人值得她爱了,“除了你,而你却从来也不了解我。”

那她为什么不去找他呢?尤其是在有孩子后,为什么不去寻求他的帮助呢?

其实,作品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她说,她知道如果去找他,他一定会帮助她,安慰她,给她很多钱,可是这么做不是出于内心的情感,而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即尽快同这件令人不快的事情一刀两断。他会对她感到怀疑、厌恶甚至恐惧。

这是她不愿看到的,她不想让自己的爱成为他的负担,不想因为自己而改变他那光辉灿烂的生活。她希求的只是能“活在你的心里”,临死前她向他提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要求,就是每年在他生日那一天,买一束玫瑰花,插在他的花瓶里,就像她生前那样。

有人可能会问:她怨他吗?恨他吗?

不,也许有过短暂的情绪,但信中她反复强调的是,她不抱怨不责怪他,她责怪的只是上帝,上帝使她受的折磨变得毫无意义。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爱他呀。临死她还在感谢他,为他们的相遇感到庆幸,她说:“假如我必须再去那个地狱里生活,并且事先就知道等待着我的将是什么,那我也会欣然接受,我亲爱的,再去一次,一千次。”

她最后的愿望达到了,那个没有心的风流作家,终于“感到了死者的呼吸和万古长存的爱情”,灵魂深处某种东西觉醒了。

但于她而言,一切都晚了。

八、总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题记中写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茨威格的名作《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她的感情是因何而起呢?为什么这么执着?

也许以现实的眼光看,这样的故事似乎是匪夷所思的。但是,作为文学作品,它却独具魅力。

首先,它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尊重,对孤独的同情,对女性命运的关心,对“花心大萝卜”的鞭笞。

还有,就是一个哲学命题,即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可奈何。

就像这个女子,她明知那个作家风流成性,明知他永远也不会记起她来,可是她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着魔似地爱上他,为他忠贞不渝,无怨无悔,至死也爱,完成了爱情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而作家本人,也因这种宿命论的影响,感到人无力左右这个世界,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孤独绝望,最终携妻自杀。

其次,本书体现了茨威格最典型的艺术心理分析的特色。

全书以第一人称剖白胸臆的书信体写法,毫无遮掩地袒露人物的情怀和感受,淋漓尽致地抒发人物的细腻感情,把一个陌生女人一生的爱情追求娓娓动听地诉诸读者。

特别是心理描写的细致入微和感人肺腑,有着令人难以阻挡的艺术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文学史上最执着的单恋者,这是宿命,我无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bo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