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陪读作业,父母如果总是在旁边督促孩子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行,你没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你没有自理的能力,你是个差力”。其实我们需要告诉孩子或者让孩子明白他是有能力的,他是可以的,用行动的潜移默化远比语言有力。当然,一定不能心急,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这个耐心不是说一天两天,它是一月两月,甚至一年两年。习惯的塑造如同培育树功,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果,但一旦有了效果就是大树长成之时,所以,习惯的养成无论多长的时间都是值得的。
孩子写作时,父母不防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给孩子、家人做顿美食;比如洗衣服、收拾房间,给家人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或者做自己的工作,让孩子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有些话说出来可能是没有效果的,比如很多孩子盼着长大,因为他们认为长大后什么也不做,只需要督促孩子写作业就行。这就是由于孩子没有看到、或者说父母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工作,也可能是父母真的只照看孩子而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这样不但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作用,还带给孩子压力。因为父母可以把明确是孩子任务的事情交给孩子,比如学校的作业,比如穿什么样的衣服,比如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等。
父母交给孩子后,这些事情如果孩子做的不好,父母也不管吗?
是的,不管!即便觉得看不下去也要忍着,或者找一个理由走开。而且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克制自己的语言与行动,因为这正是心里最看不惯孩子、最不欣赏孩子的时候,此时开口的语言或采取的行动一定都深深地体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贬低与打击。
那么父母做什么呢?父母到底如何教育孩子呢?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父母对子女的处处都在却又无迹可寻,这听起来好像很玄,其实却很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
1、给孩子足够的爱,或者更确切的说,足够的爱孩子。因为前者爱像一个名词,但是这里表达的是个动词的意义。爱孩子、爱家人对一位妈妈来说可能意味着在寒冷的冬日早早起来给家人做一份美好、温暖的早餐;在好不容易闲下来的周末为孩子做一份周末大餐,或者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运动场等。在假期可能要带孩子去参加夏令营、组织孩子参加同学聚会。这都需要妈妈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做的事情。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美好,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2、做最好的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与生活。比如做一个爱运动的人,做一个爱工作的人,做一个会生活的。爱运动让你充满活力、感染他人;爱工作让你散发向上的力量影响他人;会生活让你看起来平静从容美好,可以抚慰他人。
要做到以上两点就必须动起来。动起来,为孩子做美味的爱心餐;动起来,带孩子认识更多的朋友;动起来,让孩子看到你身上运动的活力、生活的热情。
点燃自己的热情,用生命影响生命,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片云云推动另一片云,用一个灵魂云唤醒另一个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