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参加过的分享会,90%都没用。但,我还会去。

我参加过的分享会,90%都没用。但,我还会去。

作者: 职场的小学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8-28 11:35 被阅读0次

    我是个培训师,有丰富的培训经验和学习方法,但实话告诉你90%的分享会都没用。特别是那种面对所有人的国学、领导力、情商之类概念型课程,因为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是中基层,还用不上哲学。

     

    虽然90%没用,但我还是会去学,毕竟还有10%有用。为什么学习这么认真,还有90%没用呢?

     

     

    01

    缺乏具体的学习目标

     

    公司内部通常有3种分享会,高管讲坛,精英分享,外聘讲师。

     

    很多分享会都没有明确的培训目的,不知道解决什么具体问题,而且和收看新闻差不多,没有练习和反馈。

     

    特别企业内部高管分享,问题尤其严重,培训部门不敢向高管提出什么具体的培训要求,所以高管的分享往往过于宽泛而不精准,听得挺热闹,回去啥也没得到。

     

    而且高管容易出现业务繁忙,没有时间准备,显得很仓促,没有干货,全是经验的堆积。万一碰到培训技巧差点的高管,会很冷场、很尴尬(领导讲话的常态)。

     

    精英分享相对好一些,有一些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但一般专业面比较窄,隔行如隔山,非相同工作岗位人,去了也只能算凑个热闹。

     

    外聘讲师最坑爹,往往会用很多互动技巧讨好学员,分享一些形而上学的方法,其次,外聘讲师的案例大多数是别人家的公司,就像《海底捞你学不会》,你也真的学不会那些世界500强的做法。

     

    当然,这也不全是别人的锅,和自己也有很大的关系,毕竟问题是你自己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又不是学生,你要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实践练习。

     

     

    02

    缺乏相通的知识体系

     

    大部分公司经营的时间较短,不会有针对各个层级各个条线的培训体系。所以大部分的内部分享,都是碎片化的,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没办法上升到体系这个高度。

     

    很多的方法和经验,都是治标不治本,或者是拆东墙补西墙,所以适用的场景非常有限。这也是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此生的原因。

     

    土壤不同,种子生长后的结果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段时间,我还挺喜欢听外聘老师讲课的,能开拓视野,学习不同的授课技巧,领略不同的授课风格。但发现就体系性而言,还不如“得到”App的老师。

     

    现在,慢慢认识到知识体系的重要。脑海中先有体系,才能知道那些碎片化知识的用途。

    不然很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知识地图,容易在信息海洋中迷路。

     

     

    03

    缺乏持续的应用练习

     

    这是分享会最大的弊端,只有一次流水式的被动输入,没有刻意练习式的主动输出。所以,培训圈流行这样一句话:培训时很激动,培训后很感动,睡完觉了不想动,最终发现听过的课基本没用。

     

    大部分的培训都是无效的,更何况是分享会。而不管是思维方式还是认知模式等能力,都不是听一次就能学会,需要大量的有效练习。

     

    这个问题也不能完全怪老师,老师不是神仙,手伸不了那么长。你得学会做自己的私人教练,给自己安排练习项目,刻苦训练。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会参加分享会?

     

     

    04

    通过别人的视角开拓眼界

     

    我们不可能亲身经历所有的事情,可以从别人的经历中吸取经验,少走弯路,少摔跤。

    可以通过别人的故事,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思考问题。启发自我反省和思考,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

     

    通过别人的分享,往往能得到一些新的知识,特别他推荐的大神或者书籍等,可以顺藤摸瓜,找到他推荐的比较头部的新知识和洞见。

     

     

    05

    通过分享会平台展示自己

     

    这是需要不断安利自己的年代,一个人的价值受名声影响特大。越多人知道你,价值越高,越多人抢着要和你合作,你才有坐地起价的资本。

     

    站在舞台上,才有光照到你。躺在黑暗的角落,你算是明珠暗投,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更需要毛遂自荐的勇气。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我们都需要流量,才能更好地营销自己的价值。

     

     

    06

    通过分享会平台拓展人脉

     

    在社会大分工的形式下,打破了过去农业社会小圈子,熟人社会的格局。每个人都是网络中的一个点,争取更多的连接触角,才能在网络中更有连接价值。

     

    而在自己部门或公司能连接的节点,实在太少,无法重复发挥个体的价值,只有成为社会网络的重要节点,才能散发能量,与更多人合作。

     

     

    总而言之,参加分享会的价值,小部分在于学习知识,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入更大、更多的网络,争取在社会网络中占据一个重要的节点,连接更多的人,实现价值提升。

     

    最后,推荐阅读马修·杰克逊《人类网络》和“得到”App的郑路老师的《社会网络》,会让你对人脉有科学的认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参加过的分享会,90%都没用。但,我还会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fl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