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的第233天,今天阅读的内容是《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学生发展不可能“标准化”这一节的内容。
作者在这一节当中提到分班,在各个中小学是非常普遍的。无论是当班主任还是任课,在那种“整齐”的课堂上也许比较轻松,教师教学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会选择一条大家能接受的基准线,教学时不至于顾此失彼。而现在因为“学生整齐”,教师不需要有太多考量,他在课堂上不需要照应,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他的困难少了,长期不需要应对挑战,他的专业素养会不会因此退化?
我们经常提到的分层次教学,有的老师说效果很好,有的老师说效果不好,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在一个学科的学习中遇到的都是和他“差不多”的同学,他们对学习的预期“差不多”,他们的理解水平“差不多”,他们的见解也“差不多”,甚至考试成绩也“差不多”,他看同学就像是对着镜子里的自己一样,那么,学习怎么可能是有趣的事?课程相同,趣味相同,学习相近,太整齐了,学生很可能失去了“关注”,他向不同的人学习和交流的可能变小了。
只要教师教育观正确,不会影响学生的发展,而在一个过于“整齐”的集体中,个人的思考有可能趋向简单。
有的时候因为要“达标”,要“升学率”,在一个学习集体中,很难看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很难获得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在发出疑问的同时,也被潮流卷着走,但实际上,我们始终没能让学生“整齐”,我们也不可能有那样的能力。
如果每个教师都忙着“达标”,学校的教学也只是为了“达标”,教师就是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了,校长也就可以不动脑筋的搞“一刀切”了。
学生各有所长,在各科学习中发展不均衡,对教师而言,未必是坏事,这样可以锻炼他的教学统筹能力。他的课堂要兼顾所有的学生,还要完成教学计划,他还要启发学习力强的学生往深处思考,他要给大多数学生留下一点拓展的空间,同时他还要照顾那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不让他们感到困难而失去往下学的信心。
所以,这一系列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足以说明:课堂教学不是队列训练,根本不可能走“整齐”的。
当下,我们在中小学当中可以看到很多分层次教学,或者是一个层次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班里面的学生层次都一样,那么,老师不用顾虑层次高的学生,或者是层次中等的学生,或者是层次偏下的学生。那么,对于老师的专业成长来说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于学生自我的发展也是堪忧的,所以我们不需要太过于“整齐”的课堂。
《学生发展不可能“标准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