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目送》
晚上一直在跟老姐发微信,错过了跑步的时间,待看表的时候,己过了八点半,再下去跑就有点晚了,外面风太大,又太冷,冻感冒了岂不是得不偿失。这算自我安慰吗,自我安慰也可以接受,那好吧,明晚再去跑吧。
不去跑步吧,也不安心,总感觉有一件事情没干完,时间也浪费了(这习惯一旦养成确实有点可怕)。但这个是次要的,心里空空捞捞的主要原因在于,跟姐姐发微信聊了两小时天,才是我心情变压抑的最大转折点。
每次跟她聊完天,要么是开心,轻松,幸福的;要么就是失落,沮丧,难过的,至于具体是哪一种心情,完全取决于她一开始跟我发来信息里说的事件内容,跟整个聊天过程与时间长短并无太多关系,每次她说出来关于家人的某一件事,我都要打很久的字去询问,回复和讨论。
其实,每次跟她聊的话题,无非就是家人,孩子,聊得最多的还是小朋友,还那个有争议的我们的老爸。
我有时候很希望姐姐发来微信或语音,看到小外甥女萌萌的模样,听着她唱儿歌都是可爱的;有时候她妈妈教她读书,她不好好读,糊弄一下的尖叫着,叫喊着,那个声音都是好听的;或者是发点在幼儿园里活动的视频,看着满是欢乐和开心。看完,心里立马是满满的,工作也似乎变得更轻松,生活也更有朝气和活力了。
但有的时候,我实在很害怕她发微信过来,比如说:
“老爸今晚两点还要去加班!”
“老爸在家天天黑着个脸,感觉别人欠他好几百万一样!”
“今天下午,老爸的一颗钉子找不着,使劲骂我和老妈,说是我们把它搞不见了!”
“老爸今天不允许宝宝跟那群大孩子们一起玩儿,她不听,老要跑去玩儿,老爸后来用竹根把她狠狠打了一顿,我看着都心疼!!!”
……
唉,我当然知道啊,你自己的娃你能不心疼吗,我这个小姨看着都心疼了。可是,天高皇帝远,我能怎么办呢,除了叹气,我还能做什么呢。离家几千里,想劝一劝,管一管也是无能为力啊,家,这本经到底要怎么念呢,什么时候才能把它念得清呢?
每每看到这样的信息时,心里就堵得慌,像有一根无形的绳拉着,使劲把它往下拽,心情变得沉重,很沮丧,做事情也有点心神不宁。但是,除了叹气,我好像什么也做不了。
我只是在心里默念:这一切都是命啊!
很多时候我回信息,一遍一遍打完字又把它们全部删掉:我知道我在微信上说得再多,打字再快,都只是说给老姐听听,对于任何想要改变的现状都是苍白和无力的。这些话,这些道理也不会传到他的耳朵里去,即使我刻意用语音来讲很多话,希望被传到老爸的的耳朵里,但也妄想能改变他哪怕是一点点的行为习惯。
这真的就是命啊。
其实,我自己很不喜欢说这句话,也非常讨厌听到这句话,尤其是从亲人的嘴巴里面说出来,特别刺耳。所以,我每次我都会回怼一句: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难道不对吗?
大多数时候,老姐跟我抱怨说宝宝怎么怎么不黏她,不理她,在幼儿园不听话,不跟着老师做游戏……
听着我耳朵都要起老茧了,实在不想回信息,但每次也都情不自禁地回过去:
“你哄她,给她好吃好喝好玩儿的东西不就行了嘛”
“你要多跟她互动,多带她,跟她玩儿,带她做游戏,多跟她交流”
“你是不是打她了?没有哪个小孩子是天生拒绝和排斥一个完全心疼她的人,除非你做了什么或者你没有做什么,她才会有如此表现!”
……
我想,说一次不行,那就说两次吧,两次不行就三次,三次不行就七八九十次,多说,总有能听进去的时候吧。
人之初,性本善嘛,小孩子生下来都是天真的,善良的,美好的,都是后天的环境中给他们注入各种各样的颜色,你看到的他们的各种表现都不仅仅是表象,好的,不好的,一定是有原因的,你一定要去找到这些表现背后的原因,对症去解决。每一个宝宝生下来都是天使,初生的牛犊能有什么错呢,错也是牛妈妈们的错。
有一次,我在床上,老姐一大早发微信过来:“宝宝一早上哭闹,不要我给她穿衣服,只要婆婆穿。上幼儿园都要迟到了!”
又有一次,老姐发微信气冲冲:“宝宝看我很讨厌的样子,一直不理我,什么事情都不让我干,只要婆婆爷爷干!”
有时候,工作忙,我懒得理睬,有时候,她发得多了,一条一条我看得也烦了,都是些看起来正常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事实是,针对这些表现要去引导去纠正,去做去行动,只说不去做,不去解决,天天说又有什么用呢,一堆抱怨的信息,看得我也挺郁闷的了。
有一次我回信息反问她:“谁让你在她两岁的时候要闹着出门去打工,你在快她快要记事的时光里,你来来去去了多少次,你自己数得过来吧,总共在她三岁的成长中,你消失了一年,相当于三分之一。而在这期间,身边始终陪伴她的只有两个人,那就是婆婆和爷爷。这三个人中间,她当然是选择婆婆了。”
我说的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宝宝的概念里面:只有一直在身边的才是值得信任的,那就是婆婆和爷爷。至于其他的人,一个是妈妈,消失了一年才回来,一个是爸爸,回来一两个月又走了,还有一个小姨,每次回来两三天也走了。所以,你们来来去去,去去来来,指不定哪一天又离开我了,偶尔见得着,偶尔又见不着了,这么不靠谱的几个人,我当然不会那么信任你们。只有我的婆婆和爷爷,才是最爱我的人,婆婆每时每刻都在我身边,晚上带我睡觉,爷爷从小带我看楼顶上的小鸡,一哭就是爷爷开电视给我看小猪佩奇,带我认字,每天接送我去幼儿园。所以,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妈妈,我虽然叫你妈妈,但你不是最爱我的那一个人。
所以,这是一种无声的抗拒啊。虽然她目前才两岁多,但你知道吗,老姐,这绝对绝对是很正常自然的反抗和叛逆的表现啊!不容小觑啊,你们不能再一会儿又宠又溺爱,一会儿又打又骂她了!
如今,小外甥女真的来到了三岁,是真的进入到了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她穿衣服只挑选自己喜欢的穿,不喜欢穿的就不上学,一点点没满足得就又哭又闹,还撒泼,在幼儿园也不跟同学老师互动,放学回家不吃饭,只要零食吃……反正,各种表现我都觉得是已经有深深的问题了。
我一直跟老姐说你要有耐心,天气好的时候带她出去玩一玩,多见一见人,多几次接送她上下学,多了就会对你建立有信任感,久了也自然会有依恋感。小宝宝还小,三岁,还不算大的年纪,一切都还来得及,但必须要行动起来,大人和宝宝一起努力,才有纠偏的可能。
每一个小宝宝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所有的添颜加色都在后天的培养和引导里,如果你什么都不做,说得再多,念得再好,与宝宝本人都没有任何关系,不亲自动手去试,去做,去描绘,永远都不可能构建出一副画。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并不能全权代理和包办,代他们去完成所有的画作,你只需要做一个和善的,耐心的,快乐的监工,偶尔指点和指导,陪伴和鼓励更重要。
必竟,每一颗宝宝树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属于他们各人的那一片天空。你无须操之过急,长长的路让他们慢慢的走,在他们自己的那片天空下,经过大自然的阳光和风雨的冲刷,爱的浇灌,时待终日,他们自然会长成大树苗甚至是参天大树。
只是,这颗宝宝树最终是不是笔直的干,笔直的枝,靠的不仅仅是天天浇水就够了,你得偶尔还得修剪一下,动作也一定要温柔,这,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还要有一定的艺术。
不管最后收获的是一副似锦蓝图,还是一颗歪脖子老树,那都是意外之惊喜,你只顾接受一切,坦然的去面对。爱他们,就好。
除此之外,真的不用管太多。
就如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我《目送》中写的那样: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
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微信公众号:雁子有梦不怕)
想看更多走心人,欢迎关注我噢雁子有梦不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