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日历发现今天是惊蛰。这个节气在记忆里比其他节气更闪亮一些,与清明和冬至争辉,大概是这三个节气都与吃有关,在堪堪吃饱的日子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小时候惊蛰这天必定会炒黄豆,什么原因却也没去探究,小孩子有吃的就开心,哪管其他。这时节大概开始种几种作物,但我记得不太清楚了,决定打电话问老妈。老妈接到电话听我问惊蛰的事情,说她不知道已经是惊蛰了。是啊,老太太现在除了帮哥哥带孩子,就是刷短视频,然后买菜做饭。她的生活已经从记住节气的十五进制,变成了记住星期几有优惠的七进制。我听出来她是高兴的。
关于我对吃炒黄豆,和种植作物的疑问,她说,因为土狗子,然后作物有芋头、花生、玉米等在这时候种植。我瞬间明白了。土狗子,也即蝼蛄,农民恨之入骨的害虫,喜欢吃种子和幼苗,还喜欢在土里钻来钻去,使幼苗的根脱离土壤或过度接触空气,然后死掉或发育不良。恨它就恨不得吃了它,就爆炒黄豆,以物喻虫,吃它个嘎嘣脆。
芋头、花生和玉米,我都种过。我记得那时候芋头的育苗很简单,把选好留种的芋头放在潮湿的环境中,等它发芽了,斜切块,有芽的那端种到地里,另外一半煮来吃了,有一种粗犷的美。芋头的根系很发达,所以一般土不用翻很松,差不多挖个坑把它丢进去就可以了。但是收获的时候是挖得真辛苦,要在四周下好多锹才能挖松,把整株芋头取出来。与之相对的,花生则好处理得多。
花生的留种尽量挑饱满大颗的,拿塑料袋密封保存。花生的生长很浅层,所以把表层土翻一翻,然后用铁锹犁出一条道来,撒上一层粪肥,就可以下种了。下种相隔约十厘米,一个地方一颗就行。我可以下得又快又好,位置居中,间隔均匀,就是腰有点受罪,对于粪肥的气味,鼻子倒已经习惯了。花生一个地方一颗,都可以很好地存活,玉米则不然。
作为留种的玉米,必须是手工脱粒的,以免破坏胚乳,那是玉米发芽的主要营养储存。其他留作吃的玉米则不然,都是一字螺丝刀开道,然后用钉在木板上的破鞋底碾下来的。玉米的根系介于芋头和花生之间,种植的时候是一簇一簇的,每个坑位下6~7颗种子,坑位间相隔约50厘米。苗长出来后,择优录取,长得矮小不健康的拔掉,剩下2~3棵好苗。种玉米我记得下的是化肥,大概是粪肥营养不够全面。因为下的是化肥,下种时种子不能丢在化肥上,以免烧死。但我还是下得又快又好,每次6~7颗掂一掂就拿得很准,下的位置恰到好处,不会过密也不会丢在化肥上。当然我妈和我妹如果看到这篇文章,我就只能变成种得第三好的了...
种完作物回家才到了炒黄豆的时间,大概是料到这时候土狗子要出来霍霍种子了,对于时机的把握真的很讲究哈哈。黄豆真是神奇的东西,倒到铁锅里不停地翻炒翻炒就香飘四溢了,也不用放盐,也不用放油,也许是因为在吃不到肉的日子里,比较易得的蛋白质补充吧。炒到中间裂开,就可以铲出来晾凉了吃了。但等不到晾凉了,烫着舌头也得先吃几颗了。不满足于普通的一颗颗往嘴里送,我们就变着花样吃,比如抛起来用嘴接住吃,两个人站对面往嘴里扔着吃,当然掉在地上的还是要捡起来吹吹吃掉的。
时光如流水,往前。如今已经不耕作了,但是对于土地的记忆还是那么清晰,希望它能清晰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