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程序员的文艺情怀
浅谈GTD,整理术和禅

浅谈GTD,整理术和禅

作者: Di的漂流 | 来源:发表于2016-05-18 23:28 被阅读92次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我曾向一些自我管理方法取经。其中包括《Getting Things Done(GTD)》,《番茄工作法图解》,《断舍离》和《日和手帖:生活整理术》。我发现西方人偏重于客观归纳,而日本人则更重视自我反思。

    传统时间管理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使用者自律,即建立一套自我审核机制,严格按照流程将生活「模板化」。番茄工作法要求把工作分配给一个个「番茄时间」,执行者务必在此期间保持全神贯注。类似地,GTD工作法拆分了五个阶段——收集、处理、管理、执行、回顾。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收集和回顾。「收集」是将脑中所有事务清空,保存在笔记中待分类处理,「回顾」则是对经验的沉淀。这两点才是GTD真正的精髓所在,它们把整个工作流简化成一个闭环。撇开这两点,GTD就只是个日程管理手册。

    无独有偶,日本人也提出收集和回顾的重要性——清除杂念和内向反思。日本民族文化与禅宗紧紧耦合,衣食住行都贯彻了「禅」的思想。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把改善生活质量与提升自我效率的终点,解释为「放弃对物的执念」。保持眼前所见都是必要的,果断抛弃无用甚至短期内不用的「负担」,在个人行为上施行「极简」。其实这种处事风格也随处可见日本的消费品中,原研哉在MUJI中吹起的「性冷淡」风,也是舍弃了过度修饰的样式和杂色,回归「物」本身的材质和实用中去。笃信禅宗的乔布斯也是这套行为逻辑的贯彻者。《乔布斯传》里讲述了乔布斯如何处理日常事务:列举最重要的10件事,按重要程度依次写在白板上,然后擦掉后7件,专注于做好前3件。

    在空地板上冥想的乔布斯引领了硅谷的文化

    对于喜欢保有存量的中国人,「舍」是更需要智慧和勇气的。我个人对「舍」的理解,偏向这样一种看法:在你得到一样东西那一刻起,你便开始失去它。「拥有」是人造概念,自然状态下没有「拥有」,更谈不上「失去」。退一步说,人只要享受「物的价值」即可,不必太在意是否占有「物的实体」,无价值的事物更没占有的必要。那么何为「内向反思」?「方法论」是把做事的道理从具体的事情中剥离出来构成形而上的认识,内向反思就是形成方法论的过程。如陶渊明「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禅则是形而上的极致。佛法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界定了世界和「我」的关系,世界什么样全取决于我对世界的观察。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的烦恼,都是从忧虑中来,由烦恼制造烦恼。如果换个角度只专注眼下的事,一切就变得简单而轻松了。这种说法源自我看过的一个TED的演讲《一切只需十分钟的专注》。

    一定有人觉得我的说法唯心,自欺欺人。那么我讲一个道理:你现在观察到的世界就是真实而具体的吗?如果世界上有9999种颜色,而你的眼睛只能看到其中的999种,你用这999种颜色画了一幅画,那么这幅画是还原了世界的样子,还是还原了世界在你心中的样子呢?如果那些说法是自欺欺人,你又何尝不是呢。

    前几年硅谷的CEO们习惯把「冥想」当做自我修行,最近看了一篇报道说,美国人开始把重要的洽谈和思考过程放在漫步时间,用漫步这种慢节奏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和思考当下。我想所谓的自我管理,就是要保持时时放慢节奏自省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GTD,整理术和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nw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