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方岳有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意思是人生中有大部分的事情都是不如意的,但是你能够拿出来跟别人说的,却很少了。
所以说大多数时候,当我们悲伤难过的时候,都是在自我消化的。
我小时候住在农村,家里面院子很大,从我有印象起,院子里就养了一条大黄狗。好像那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这么一只看家护院的狗。
我家的狗有一个土里土气的名字,唤作旺财。它对别人很凶,大家路过它的时候都要绕着走,可是它对我却特别友好,我常常骑在它的背上玩耍,甚至于我出门的时候,它也一直跟着我,做我的保镖。
我小时候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每当我被爸爸打了,妈妈出远门,或者我被小伙伴欺负了,我就会说给旺财听,他就趴在我的脚边上,耷拉着尾巴陪着我,一动不动。
后来我去城里上学了,旺财也因为年龄太大而挂掉了,我再次难过的时候,就没有人能够陪着我了。所以直至现在,由于缺少关心,缺少引导,我整个人都特别敏感。因为我从小到大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悲伤这种情绪。总觉得,这是个坏东西。我曾经偏执地认为,只有笑,只有开心,才是好东西,好状态。
直至我发现了这本书:《陪你的悲伤坐一坐》,我才发现,原来悲伤并不坏,它只是情绪的一种状态,而且是很正常的一种状态。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本绘本来阅读,它不仅适合我们这些压力大的成年人,也同样适合那些已经认字的孩子。书的每一页都有特别精美的图片,还有一些简单的文字,告诉我们什么是悲伤,如何正确认识悲伤,以及如何平复悲伤的情绪。
这本书的作者是新西兰的心理咨询师丽贝卡·巴拉格,她也是一个插画师,所以这本书的图片非常漂亮。她曾经在一所高中担任心理辅导员,接触过很多患有严重焦虑症、抑郁症、自残甚至有自杀倾向的年轻人。所以她出了这么一本书,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走出悲伤的情绪,重获新生。
当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将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孩子,因为中国人大多数都不擅于口头表达爱,很多关于关心关于爱的话不知道该怎么说出来,会觉得不好意思。
尤其是父母跟子女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我们想说的是“早点睡,熬夜对身体不好”,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你怎么还不睡,一点都不自觉”……
关于悲伤也是这样,当我们看到孩子在哭的时候,心里明明是心疼,可说出来的话却是:“哭什么哭?哭有什么用,哭能解决问题吗?”
的确,话糙理不糙,可正是因为我们的这些话,将孩子越推越远,因为他们感受到的不是爱,不是关心,而是责备。
我突然间意识到了我和我父母之间的问题,是交流的问题,而不是情感的问题。我确定他们是爱我的,但是他们讲的话真的很难听。我不希望这种交流方式在我和我的孩子身上继续发生,但是我又不想太过露骨,于是我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就是文字。
有些话可能嘴里说不出来,但是能写出来。有些话自己说不出来,但是可以让别人说出来。这本《陪你的悲伤坐一坐》就有这样的功能,当他们难过的时候,可以翻一翻这一本小书,让自己饱受压抑的情感在认可中释放。
很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这句话: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过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的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微笑的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悲伤,我不怕,希望你也不要怕。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