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案头整理课堂笔记,战友群发了一则内容,这不是笑话,这是事实。
据闻,病例15:男,40岁,居住在福田区南园街道华强南立交桥底,在社区筛查中发现。
即:近日深圳西地西专家,赋予城市高架桥下流浪者,一个好听的名字:“灵活居住者”。
好一个“灵活居住者”,其称谓,帖切,精准且名符其实。不免使人感概:
一是该市区街道办的同志们,工作之细,辖区内所有人员都在检控之中,那怕是居无定所的“流浪者”,让人称道;
但让人费解的是,这个人是怎么被发现的呢?也许是该“灵活居住者”主动去参加HS检测,正好被查出;
或许是在查出的其他病例中,在分析其活动轨迹过程时,发现这个人也是“灵活居住者”,曾在大桥下休息,和病例15有过交际。
仰或是该社区工作严谨,对辖区内,在某时间段内的人员,均进行集中HS检查,无一遗漏;
二是间坊确有真才实学的专家,聪明的大脑和深厚的汉语言功底,让一些专业起名大师都望尘莫及;
三是终于解决了,以往统计工作中对“流浪者”,这一特殊群体,身份归属的疑难问题;
四是在全国开了个先例,以后,其他地区发现此类问题,亦可比照此案处理。
对此,让我们感概汉语言的法力无边,博大精深。
联想到我们实际生活中,对无固定工作这一群体,使用“灵活就业者”这一称谓,就解决了统计和管理工作中的许多问题。
但是看到对居无定所的流浪汉,冠以“灵活居住者”这一称谓后,笔者心理,倒有一股难以名状的酸处,如梗在喉。却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位“灵活居住者”,为什么流浪,据理每个人都是应该有出处的。
流浪者的出处和外出流浪的原因,也是能夠查清楚的。且政府对流浪者是有救助政策的。
根据有关政策界定: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离家之外,自身无力解决食宿,
正在或将处予流浪,或者乞讨状态的人员。包括生话无着落的流浪人员和生话无着的乞讨人员等。
那么,当这位确诊的“灵活居住者”被治逾后,是否可以根据界定政策,确定是否需要救助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呢?
我想,索性将该帖转录于下,供诸君流览,其事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君子悠悠
2022年9月2日
文:君子悠悠
图:网图侵删
(齐帆齐商学院2022年度写作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