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到合肥——我的第二故乡,刷爆朋友圈的共享单车跟自己终于零距离接触了。三天之内六次骑车出行,不得不说,其便利程度远超自己的想象,也让自己感受颇多。今天不讨论共享单车是不是所谓的“共享经济”,也不讨论哪种单车更便宜亦或是方便,单说自己三天来骑行的感受。
第一,“绿色生活,从我做起”不再只是口号。三天之内的出行,本人的行程全部是往返亲戚和同学家。依照往年的习惯,我全是乘坐公交(无车的人只能安慰自己保护环境了),但是不论如何,总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对比而言,现在全是骑行,已经超越了低碳生活,而是“零碳”了。想想自己写了好几年的英语作文,要如何”绿色生活“,现如今在共享单车的大背景下,有了实际的行动。
第二,减轻城市拥堵。城市拥堵这方面,合肥虽不是一线城市,却也深受其害,尤其适逢地铁修建的路口,无时无刻不让你怀疑是不是“北上广深肥”并列了。而现如今,再也不用纠结这么堵车,要不要不行;万一我走了之后,车来了怎么办等类似的问题。大量的人短途出行,红灯路口共享单车明显多了,在这种情况下,车辆拥堵情况肯定有所缓解。流传的段子也变成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开着宝马堵在十字路口,你骑着小黄车却一笑而过”。个人感受如果做不得准的化,高德地图的大数据统计能有力的证明,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显示驾车用户在5公里以内的出行,占比达到了30%以上,占比最大。而从共享单车出行里程分布数据来看,90%以上的共享单车出行场景集中在5公里以内,这说明短距离出行,共享单车替代驾车潜力大。与去年一季度相比,一线城市驾车用户5公里内短距离出行,占比已经在减少且下降相对明显,北京5公里内驾车减少3.8%,上海减少3.2%,此现象可能与共享单车的出现替代了短距离驾车出行有关。以北京、广州、深圳三城市为例,共享单车热门区域的拥堵与之前相比有明显缓解。{数据来自高德地图《2017Q1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第三,黑车现象有所缓解。合肥的不仅黑车司机受影响颇大,就连出租车生意也受到了波及,黑车宰客现象有所减少。再贴一个从知乎上看到的例子:共享单车16年10月份开始陆续在深圳投放,不到三个月,深圳整治的老大难问题——牛皮癣摩的,基本上被共享单车给革命了,地铁口就算有摩的师傅,也只有一两个,少的可怜,要知道以前下班回家,地铁口都被摩的师傅给堵的连人都出不去。只能说,政府干不了的活,被共享单车给干了。
第四,无固定停车桩的方便。想起了高考结束去西安大明圆,固定停车位置的单车让自己选择了步行,那个时候就设想了“我的单车该何处安放”;现如今,可随处安放的便利让自己体会到了真正的便利,正如电商及移动支付一样,是中国领先于世界的标志性创新之一。创新多么伟大的感觉再次冲刷着自己的大脑
第五,要说说负面的例子。似乎任何一件小事都能反应出国民素质不高的事实,共享单车这个试金石也不例外,你能想到的以及想不到的人性的恶,在这个上面都有所体现。三天之内,见到了6辆单车变成了“私家车”——上锁加带回家等,无所不用其极;卸掉座椅的例子我也在爸爸的描述中知道了不止一例;2号下午从安徽大学找车回家,更是连续看到了五辆损害二维码的情况。微博上性质更严重的情形更是不知凡几。
总结就是浅显的近似鸡汤的大道理:目前这个社会底层人口依旧占绝大部分,当顺应了这个社会大部分人也就是大多数中底层人的需要的时候,成功也就理所当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