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海明威《流动的盛宴》,一本随笔,哎呀,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
海明威的习惯是,今天写到卓有成效时就停下来,“在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时停手。如此,次日我开始工作时,便知道如何着手”。
好棒。如果第二天需要从零开始,或者从艰难的地方开始,阻力会很大。从你容易着手的地方开始,自然而流畅,不容易拖延。
电影《海市蜃楼》剧照/ 01 /
另外,海明威习惯于,写完之后就收手,也收心。“如果你不停琢磨,第二天再开始写时便会失了线索,写不下去”。
海明威谈的是写作,但也适用于我们做的一切事情。
胖友们这种体会都有的?
一件事儿今天没做完,一本书没看完,一个问题没思考完,暂时收手,但是却做不到收心。
吃饭的时候、看电影的时候,晚上准备睡觉时候,一直想着,感觉能趁这段时间,想出来解决的法子,或者,单纯只是觉得,不能浪费时间。
我一定要教会你:如何心安理得地不努力/ 02 /
嗯?还记得海明威怎么说的?“如果你不停琢磨,第二天再开始写时便会失了线索,写不下去”。
这是作家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凭切身的经验和感性的体悟,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有理论支撑的。
我说过的,对于学习/做事来说,全神贯注地休息很重要,是从精力管理的角度来论证的。这一点,大家可以后台回复“早起”,看看自动回复中的第二篇文章。
但实际上不仅于此,休息的另一个重要之处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出灵感,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试图每分每秒都思索解决方法,看似特努力,其实是南辕北辙。
我一定要教会你:如何心安理得地不努力/ 03 /
大家还记得,初中化学课本上,苯环的发现者凯库勒,是如何提出苯环假说的嘛?他百思不得其解,然后在睡梦中看到一条蛇首尾相接,得到了灵感。
你看,凯库勒在专注于苦思时,并无法解决问题;却在休息时,找到了答案。
这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它和我们大脑运作的机制,息息相关。
再看阿基米德是如何发现浮力定律的:
国王怀疑工匠在纯金的王冠中掺了假,让阿基米德帮忙找到确证的方法。阿基米德苦思冥想,不得其法。
他去洗澡,看到澡盆里的水往外溢,而身体被托起,于是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淋浴会阻止人类的进步。
我一定要教会你:如何心安理得地不努力/ 04 /
好了,说正经的。
有时候学习者尽力去解决一个复杂的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多么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的解决,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暂停就是「酝酿效应」。
所以海明威,在今天写完后,就不再琢磨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写。
所以胖友们,当你暂时完成今天的任务后,还请留出时间,什么都不要想,让大脑充分休息;没完成的事情,留给明天去做。
休息对于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Tal也提过:我们认为如果只是坐着什么事也不干,我们就确实什么事也没干。但不是的,思想在工作,并且思想需要这样,才能获得顿悟。我们常常一觉醒来就能想到解决办法,这并非巧合,因为潜意识正在活动。
但重要的前提是,你先要停止琢磨,全神贯注地休息和放松,不要再想与做事相关的一切。
我一定要教会你:如何心安理得地不努力/ 05 /
你之前混乱的、走入死胡同的思路,会在休息期间,得到有效地修复、整合,从前没想到的新思路,会灵光乍现。下次你着手做时,很有可能会顺利很多。
这一点在芭芭拉·奥克利的《学习之道》中也有着重提及,她把学习时候的状态分为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前者是指我们一贯追求的,对没有解决的问题死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而发散模式是指,在遇到难题,很久得不到思路时,可以试着散步或运动,让大脑得到放松,任由思维漫步。
——之前胖友们问我,怎样才算有效休息。我觉得,可以粗略概括为:让身体活动起来,让精神沉静下来。
松弛状态让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相互联络的机会,并反馈给我们宝贵的灵感。(《学习之道》)
当然,这个「顿悟」的过程,是需要专注模式做基础的,也就是芭芭拉说的,学会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切换。
简单来说,对于学习/做事来说,专注很重要,但休息/放松的重要性是同等的。
我一定要教会你:如何心安理得地不努力/ 06 /
好了,今天打了好多好多栗子,苦口婆心劝你接受「暂停」的合理性。如果你想更高效地解决问题,更有创造力,在你被问题卡住的时候,去放松吧。
但,可不要轻易欺骗你的大脑,我说的是充分的放松,这是酝酿效应发生的必要条件。
再温习一遍:有时候学习者尽力去解决一个复杂的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多么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的解决,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暂停就是「酝酿效应」。
好好吃你的饭,好好看你的电影,好好睡你的觉,停止想那些困扰你的、暂时没解决的问题。
嗯,不要酝酿太久…都是借口。
微信推文/高冷冷
我是揽小胜,认真做杂志。举爪支持一下吧~(ง •̀_•́)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