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些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资料,有点感想。
传统家族系统实质上是一个基层自治组织,其功能多元,最触动我的是在教育方面。
一是教育权利的基本保障。家族一般自办学堂,称为家塾,由本族或外聘优秀人才担当教书先生,聚集全族子弟统一教学,这为贫困学子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二是情商教育的潜移默化。一个家族人口众多且来往频繁,个中关系相对复杂,长期生活其中耳濡目染,再结合家训、家风的学习,入世前便多少通些人事。同时优秀先祖与前辈是族中榜样,标杆长立,有学习对象,人生目标也更清晰。对外的人情事故和对内的个人修养,就在家族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建立起来。
传统家族是非常重视教育的,而且是各方面的教育。因为族人深知,个人发展要抱团,家族发展靠人才。哪怕有一个,就能带动整个家族共同体向前进。有句不好听的俗话就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红楼梦》中的贾家为何倾覆得如此彻底,关键还是人才青黄不接,关键时刻无可依傍。
现在大家族消散了,只有核心小家庭。生活在一起的族人变成了时常走动的亲戚,家庭圈子人口大幅减少,交流不似以往紧密。(注:此处仅指普通家庭,有家族事业的除外。)
在教育问题上,对内自主办学是不可能也没必要的,社会有一整套培育系统,把小孩交付过去即可。于是有很多老一辈的家长就觉得孩子有学校管,自己按时参加家长会就行了。殊不知学校主要还是负责知识与技能的培育,在情商方面即使有涉及也远远不够。假使家长又不注重与子女的交流,那小孩在人情世故这条路上会走好些弯路。
我的家庭教育就是完全的学校托付型,这种趋势始自更上一辈。爷爷先在农村读书,后考上技校,水平虽不及那些上大学的,但还是比一般人强了。然而通过读书这条路来提升自己的原则并没有得到子女的贯彻和坚持,学业因特殊年代被打断后就算了。奶奶虽没读过书,但自带社交天赋,一介全职家属,竟还混出了些道道。外公朝鲜战争转业回来,有厨师技术,为人幽默豁达。外婆也是没读过书,但一生勤劳踏实,清楚明白自己的定位和需求。
到父辈时,技术与优秀品质没有得到充分继承,再下一辈几乎是无从知晓了。虽然是奶奶把我带大,但人小不记事,长大点就尽是些家庭矛盾,哪有什么教育可言。有人说晚饭聊天是最好的情商教育机会,我深感这么些年晚饭都白吃了。父母不爱交流,若有团体体验也是好的,比如同学些个,学跳舞、学打球,都是团队合作,对社交能力培养非常有好处。情商这个东西真不是在书上学得会的,得抛进人事大缸中反复淘洗反复练习。但换个角度看,这些从小出入于团体的同学也不一定是个个都是情商高手,而且很大部分学习是不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个人发展。
再说读书,因为自入学以来成绩尚可,父母基本没管。他们自己都不爱学习,是不可能来指导我的。知识这些不说,领悟全靠自己,但学习习惯却是需要大人来培养。小学是做完作业就放飞自我,初中了还不知道上完课回家要复习。之后一路逍遥,到高三才努了点力,没事总嘲笑那些苦读的同学。唉!人傻起来是不可理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人终生受益,平日里点滴的坚持,才是人生蜕变的基础。轻松的学习生活养成了散漫的习惯,踏入社会就竞争力不足。
其实这些我本是可学的,但因为长辈们没将教育问题放在心上就错失了。叔伯中倒是有精进又重视教育的,可偶尔的点播年轻人领悟不了,不及其子女那样在身边长期习教来得深刻。
传统大家族,就算自己父母不重视教育,其他长辈也能时时指导。族中总有那么一两个能力高点的,天天见面看也看会了。在能人的影响下,整个家族氛围都不一样。现代社会家庭小了,要是父母不重视教育,那孩子成长真的只能靠运气。
所以像个人经验得失这种精神性的东西才是最需要传承的,物质财富就算断了,任何一代都能再创业。精神财富要是断了,那就可能要几代才捡得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