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第一第二章做好铺垫后,终于在第三章和读者朋友们讲到如何看待自卑和超越自卑,以及第四章谈到我们的童年记忆。
“自卑”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很多人对它的定义是贬义词,认为是不好的一种心理状态。通过阅读,能够更正确的去理解自卑,这就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就像人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优越感一样,它取决于我们赋予它的意义。
就像我们的生活,因为有未知的事物,才让我们充满探索的欲望。
通过正向赋予自卑的意义,它便可以推动我们的进步;反之,赋予反向的意义,它便使我们在自卑的漩涡里不断旋转。
我庆幸自己有这方面的意识,并在适当的时间遇到不同的人,让我不断精进。
想起我刚进公司参加羽毛球比赛,真是可以用“不知天高地厚”来形容,全是高手。发现自己,好像球都不会发了。在那种环境下的我,发现自己的弱小与恐慌。其实,我当时就是自卑的心态,不愿意参加,似乎没有自己的容身之所。
在比赛过后,和我一起参赛的颖瑜姐似乎也看出我的渴望。对我说:“明年还有呢,我们一起练。”她真的就去找教练了,并让我一起去。
我庆幸,我愿意改变,也庆幸,遇到了她。
这可能只是我生活中小小的一幕,希望的是,愿你也能用这种方式去贯穿自己的生活态度。
自卑感与超越感是互生共存的。无论是正视自卑还是追求优越,都是激励我们每一个人不断进步的源泉。
随后,跟着作者阿德勒的脚步,进入童年的回忆。因为,要逆袭,需要回首过去,剖析自我,从童年开始。也就是说,童年记忆,就是我们的心路历程。
因为只有回首来路,方能看清前方。
一个人过去的记忆,能帮助到TA反映出真实的自我,无论是清晰还是模糊的,都造就了一个人的人格,反映了生活方式。它也能帮助我们用来调整情绪,例如,你想着开心的事情,嘴角会微微上扬;你遭遇挫折,会想到过去失败的例子。
只有生活样式发生改变,记忆也会随之改变。作者也讲到,大部分人都会从最初记忆中透露出他们生活的目的,他们和别人的关系,以及对环境的看法。
用一句话(今天看到的话)总结:
童年的记忆是不会死去的,它藏在每个人的心中。
也祝愿我们所有的人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去正视我们的问题,并解决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