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原创谈古论今
《大学古本序》之变迁

《大学古本序》之变迁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5-05 06:01 被阅读0次

    王阳明在谪居龙场期间,伏读精思儒家经典,曾作《五经臆说》、《大学中庸注》等,不久自行焚毁。但它的结果是龙场悟道,直接否定朱熹《大学章句》为圣学原旨。

    王阳明的学说虽然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但也遭到很多人的反对,特别是得不到主流的拥朱派大儒们的认可。

    正德四年,王阳明又着手写了《朱子晚年定论》,分赠门人和朝中名士阅览,王阳明的本意或许是为了弥合自己与朱熹的分歧,结果仍然引起强烈的争论。

    正德十年十一月一日,王阳明为了结束争论,序定《朱子晚年定论》,并起了重作《大学古本旁释》之意。

    正德十三年(1518年)六月《朱子晚年定论》在南安、赣州刊刻出版。正德十三年七月九日,王阳明序定《大学古本旁释》,刊刻于赣州。王阳明并在卷后题跋:

    万象森然时亦冲漠无朕,冲漠无朕即万象森然。冲漠无朕者,一之父;万象森然者,精之母。一中有精,精中有一。

    《朱子晚年定论》和《大学古本旁释序》几乎同时刊刻于世,就是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向人们宣示,阳明心学才是孔门的正传。

    正德十六年,王阳明再次改定《大学古本旁释序》,增加了致良知的内容。

    嘉靖二年,王阳明最后一次修改《大学古本旁释》,删除了题跋,在旁释中添加论致良知一段文字:“如意用于事亲,即事亲之事格之,必尽夫天理,则吾事亲之良知无私欲之间而得以致其极。知致,则意无所欺而可识矣;意诚,则心无所放而可正矣。”提出《大学》之致知就是致良知,将序言以《大学古本序》刻石于庐山白鹿洞书院。

    王阳明在不同时期,都曾有意同时散发《大学古本序》和《朱子晚年定论》文稿,其中包括得意弟子陈九川、薛侃、黄省曾等外,还包括朝野名士黄佐、湛若水、杨廉和罗钦顺等人。

    黄佐评论说:“明明德于天下,仁也;慎独,则止于至善矣。意诚志仁,无恶也;无恶,犹有过。廓然大公,无心过,心正矣;物来顺应,无身过,身修矣。家国天下,举而措之。”王阳明听了很高兴,把这些话加到了书注内。

    湛若水对《朱子晚年定论》不置可否,对《大学古本》初不太接受,后慢慢基本接受,但对格物致知的解释仍有分歧。

    杨廉和罗钦顺则提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罗钦顺在回信指出,根据作于正德十三年七月的《大学古本序》,《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全文没有提到“致知”,而《阳明文录》收入的《大学古本序》则改用致知说,并无提及格物。罗钦顺进一步诘问,良知是阳明学说的核心,初序明斥朱子《大学章句》支离,为什么不提致知,是不是阳明学说也还不是定论?

    《大学古本序》言简意赅,全文不到400字,集中反应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的主旨,是定论无疑。

    ----《我读大学6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古本序》之变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zt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