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多人害怕主动,觉得主动的自己会惹人烦,会很烦人,会很不招人喜欢。
比如今天我难得主动的去联系一个朋友,因为上周刚跟她出去玩过,刚玩完没多久我身上起了很多疹子,然后我跟她抱怨,我身上起了很多疹子,可能是花粉过敏,我刚一说完,我就后悔了,我觉得我怎么能想让别人关心我呢?我真不厚道,我不该提这件事,其实说完这句话,刚跟她聊了没两句,我就立刻转移话题,赶快扯开这件事,在这个里面我有一种非常恐惧的心理。
我想了一下我小时候交朋友的经历,我的朋友基本都是我主动去交来的,我不觉得人际互动中有任何的不舒服或者是什么别的不好的感觉,那么这种恐惧感到底从何而来呢?
我发现这种恐惧感是不懂设计以及人际交往中的边界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来的。
不懂设立人际交往的边界,就是别人可以随意侵犯你的心里边界甚至身体边界,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反应,因为你很不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种不会表达自己感受的人一般的成长环境中都有一对简单粗暴的父母,对于小孩实行棍棒教育或者是粗暴的打击吼骂方式管教,因为只要孩子一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就会用极其残暴的方式让小孩不再提这件事,服从自己的管教,于是这样的孩子长大就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度的没有边界,别人可以肆意入侵他的边界,一种是过度僵硬的边界,是为了在成长过程中保护自己不受侵犯抵抗父母,但是长大后却让别人难以靠近。我从小就生长在这种心理边界被挤压的环境中。
这两种情况分阶段的出现在了我的身上,我小时候是没有边界的,身体边界被侵犯那种感觉就是别人在公交车上踩了我一脚,非常痛,但是我会连头都不会回的带过这件事,心里边界被侵犯就是在公众场合和别人一起吃饭,别人直接贬低我,我就会当没听到一样带过,我只希望不要有人注意我,总的来说不论侵犯我的身体边界还是心里边界我都不会有任何的反应,或者说我的反应就是麻木的,麻木对于我来说就是常态,我习惯于麻木,因为我讨厌冲突,冲突给我的感觉非常不舒服不安全,我宁愿麻木的接受一些不好的事情,这种痛苦要小一些。
等我长大一些的时候,我发现麻木已经解决不了我的问题了,因为小时候那种麻木的感觉并不能给我带来更多的舒服的感觉,一味的麻木不表达感受会让我在很多方面停滞不前,我发现了我不敢与别人发生冲突的原因,我甚至会故意练习和人发生冲突。因为我突然意识到过去那么多年我是一个没有边界,甚至任人欺凌的人,于是我突然长出了铜墙铁壁般的边界,像是要弥补那么多年没有边界的心里遗憾,别人只要触碰到我的边界我一般的反应都比较大,要么就是恐惧引发的愤怒,要么就是要把对方骂一顿才解气。
我完全没想过心里边界也是可以柔软和变化的,就是说是可以商量的,不要把心里边界设置为心理底线,这样你这个人就会很难相处,别人一旦碰到你的底线你就会暴跳如雷的反应过度,而是要在你这个底线之上设定一个活动区域,一个心理缓冲区,在这个缓冲区里给别人表明你的心里边界,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比如,我以前在没有心里边界的时候吃了很多很多亏,比如,别人当众批评我,当众对我冷嘲热讽我都像没听见一样,因为我害怕引起冲突,而且我的父母很强势,所以我性格本来就属于偏弱的类型,现在再有这种情况,我就会别人给我什么我就还给别人什么,别人说我的缺点我也会一字不落的说他的缺点,让别人无话可说。
有时候我也会怀疑,会不会我这样做很不妥,会不会性格太刁钻,可是我一想,能这样说我的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人,所以别老想着当好人,当好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设立自己的边界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是息息相关的,你为什么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因为你的自我价值感不高,你恐惧你表达以后没有人理你,你害怕别人会忽视你,贬低你,就像你父母一样,你一想到那种恐惧的感觉就让你心生恐惧,可是这个世界不是每次都会让你失望,关键是看你敢不敢去尝试新的可能,表达需要也是建立你心理边界的一个重要步骤。
懂得表达需求,提升自我价值,设立心里边界的活动区域,都是建立合理边界的重要步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