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脊柱病因学说
有研究显示,临床上被诊断为颈椎、胸椎、腰椎病症的患者中,约1/3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相应的内脏疾病,当脊椎病症好转后,其相应的脏器疾病也得到好转或痊愈。目前,通过脊柱部位推拿治疗而取得疗效的内、妇、五官科疾病已达70余种。这便是脊柱病因学说的临床基础。
由脊椎和椎间盘构成的脊柱部分是一个静力性力学系统,附着于脊柱的肌肉和韧带构成了一个动力性力学系统,为了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脊柱经常要在三维方向上做各种运动或维持特定的姿势,上述两个力学系统的协调平衡是保持其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同时,脊柱的结构和运动状态又直接影响着椎管内的脊髓和穿行于椎间孔的自主神经与躯体神经的生理功能,并进而引起各种效应器官的功能变化。脊柱病因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固定假说(fixation theory)”,即脊柱运动单位的活动度减小,属脊椎关节半脱位范畴,中医学中所描述的脊椎关节“骨错缝”与之有相似之处。造成脊椎关节被“固定”的原因主要有:①脊椎关节周围关节囊的绞索或嵌顿。②骨骼肌特别是两个相邻椎体间的肌梭发生痉挛。③局部炎症刺激。④椎间盘等组织退变引起的脊柱关节内机械感受器功能异常。
脊椎关节被“固定”后可继发一系列病理反应和变化,与内、妇、五官科疾病有关的假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
躯体自主神经反射假说 脊椎关节被固定,可使位于脊髓后角的Ⅳ型伤害性感受器敏感性增高,从而可以感受到疼痛阈值以下的骨骼肌异常张力刺激,神经冲动经多阶段传递可直达中枢神经系统,一方面引起躯体组织的反射,另一方面还影响着从损伤或邻近部位发出的自主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器官的功能,其中最直接的作用便是影响交感神经和血管的功能。研究表明,哮喘、支气管炎、急性肺不张、肌肉萎缩和退变、胃酸分泌异常或胃肠不适、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肌肉骨骼系统疼痛综合征等病症的发生和发展,皆不同程度地与躯体自主神经反射活动异常有关。
-
神经、脊髓受压假说 脊椎被固定时,相邻的两个椎体位置发生改变,使1~2个相应椎间孔的体积轻度缩小,当椎间孔缩小至安全临界值时,便可继发脊神经等组织受压,并进而可能出现神经营养障碍。在有脊椎先天性变异、畸形、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退变的情况下,神经受压的机会会明显增加。同样,位于椎管内的脊髓组织也可能因此而受到压迫,但与神经受压假说相比,其实验依据尚不十分充分。脊神经受压并伴发局部炎症性反应,出现根性神经痛;同时还可引起轴浆运输发生障碍,进一步加剧神经组织变性。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假说 颈椎关节力学失衡、机械性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刺激反应、血管自身动力学异常等均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包括:①单侧或双侧头痛。②迷路症状,如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③前庭症状,如与颈椎旋转活动密切相关的眩晕。④视力障碍,如视力减退、视力模糊、复视、幻视、短暂性失明等。⑤发音障碍,如发音不清、发音嘶哑、口唇麻木感,甚者发音困难等。⑥精神症状,如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⑦与颈椎突然转动密切相关的猝倒。
基于上述理论假说,推拿手法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其治疗作用。
其一,手法直接作用于脊柱周围软组织(主要是浅层软组织)的病理损害点,通过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组织粘连,使脊柱动力性力学系统恢复平衡。其二,利用力学杠杆原理,运用特定的手法调整脊椎关节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其正常的解剖结构得以恢复;同时,整复手法操作过程中,软组织受到一个较大的突然性的拉力作用,也有利于其(尤其是深层软组织)痉挛的解除和粘连的松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