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译文】孔子病重,子路让其他的学生充当家臣(准备料理孔子丧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些了,说:“子路(仲由)做这种欺诈的事情很久啦!我(不是大夫)没有家臣而冒充有家臣。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况且我与其死在家臣手中,不如宁可死在你们这些学生手中啊!而且我纵使不能得到(大夫规格)的葬礼来安葬,难道会死在路上吗?”
古代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礼制要求,不能违反。有人说,这是封建糟粕。其实这是风俗,也是社会秩序的要求,有利于社会的有序发展。自然古代这种要求礼制要求过于繁琐、严苛,是不对的一面。现在已经大为改进,但基本的传统还是要有的。毕竟众所周知的原因,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是平等一致的。
想起一件事:多年前,本单位一位退休的老同志去世,本人受领导委托与家属接洽丧事事宜。家属提出,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时,遗体上能否盖党旗?我一惊,忙说:恐怕不行。虽然我不知道相关规定,可直觉以为只有一定级别的人才能如此。家属觉得有些遗憾,但也没有再要求。
子路推崇孔子,要以大夫之礼办理其丧事,是因为孔子当过鲁国的大司寇,但当时孔子已经是个平民,所以孔子认为不合礼制,相当生气,表现了他维护礼制的强烈愿望。
孔子则以身为许多人的老师为荣,更愿意让学生来为他办理丧事,也可以说表现了他不以当官为荣而更重视教育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