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师的课堂气氛特别好,学生气氛热烈。如此游刃有余,不是只凭借老师的个人魅力,还有掌握了综合调配课堂的天时、地利、人和。
BBC曾经有一部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说的是5个中国老师去英国教学,以中国的教学方式,四周时间,最后以考试的形式来反映究竟是哪一种教育模式更为成功。
播出时,这位老师的观点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因为刚开始教学时,英国学生的散漫、无纪律让他们束手无策,只能求助英国校方才得到解决。
其实,课堂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管是古代调兵遣将,还是现在课堂,任何事其实都讲究一个天时、地利、人和。
想要管好一堂课,老师是需要靠天时(奖惩规则、表扬与批评时机选择)、地利(座位编排)、人和(学生的支持与追随)的加持。
地利篇:巧用座位编排,塑造有利地形。
你可能想不到,课堂管理得好不好,与座位编排有很大关系。不同的编排方式不仅影响师生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课堂行为和学习成绩。
一、编排座位前,要考虑以下要点:
1.合理利用教室空间,保证每个孩子都能看到显示屏;
2.最大化地减少听课干扰。
例如,座位不要紧挨着临街的墙面,也不要冲着窗;提前试用设备,若灯管总在闪,尽早找人修理;
3.学生人数、年龄段和成熟度。
高中生自我意识相对成熟,受外界干扰较小,座位怎么排对他们的影响要比对小初学生的影响小得多;
4.重中之重的是要考虑如下几点
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教学风格和目标?
是教师为中心,还是学生为中心,或是两者兼有?
学生的互动多少重要与否?
二、采用什么方式编排座位呢?
1.横排式:以老师为中心
优点:干扰小,老师方便观察控制,适用于考试、成果汇报和大班课;
缺点:师生互动不均衡,比如图最后排的位置,老师要穿过整个教室才能走到学生面前,这个位置形同‘打入冷宫’。
2.分组模块式:以学生为中心
优点:学生相互看到的不是后背,而是面对面,在相互交流中解决问题、完成实验。适用于4-8人一组的讨论课和实验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缺点:不好管理,长期沿用会影响学生坐姿,也容易产生小群体和“孩子王”;不适合高年级学生。
注意:空出组与组之间通道,防止学生跨组串场,避免课后拥堵。
3.U字型:兼顾老师与学生
优点:方便老师板书,也可走到中间的空地与学生互动,可快速捕捉到每个学生的反应。学生都会得到足够的关注,全堂“零死角”,非常适合开班初期;学生间可以互相对视和倾听;机动性强,可以迅速调整为圆形、矩形(三条边)或双弧型等布局。
缺点:占地面积大,不适合20人以上的班型;会对内向害羞的学生构成挑战;角落里的学生得抬起脖子看黑板。
注意:有意识地进行性格搭配。相邻两最好是互补型的,如文静和好动
天时篇:奖惩规则,适当时机的表扬与批评
1.在课前制定奖惩规则,包括教学要求、课堂表现要求、加分扣分说明
2.借力打力:让捣蛋的学生当纪律监督记录员,用大霸王管住小霸王;
3.集体荣辱感:奖惩规则要有专门针对小组(集体)的部分;
4.要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公开表扬,可简短口头表扬,详细口头肯定,暗示表扬:如微笑:
5. 如果有学生违反了规则,我们不应该马上批评
首先表面上忽视这个学生,然后表扬另外一位与他行为相反的学生,暗示他。
如果他改错,那么隔一段时间表扬他,如果他反复违规,再进行适当的警告或惩罚。
让他明白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人和篇:正向沟通,有利引导
1.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感受
老师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关注度,是决定学生是否喜欢一个老师、追随一个老师的关键。既包括学习需求,也包括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交流载体。男生喜欢游戏(如王者荣耀),女生喜欢看剧。老师可以趁课间围绕这些与孩子们多多沟通,男老师亮出自己的游戏身手,女老师发挥亲和力优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总之,不管课上还是课下,老师都要走到学生中去。学生会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一门课,因为喜欢这种被关注、被懂得的感觉而喜欢一个老师。
第2步 通过正向沟通,激发正向情绪
什么是正向沟通?
如果是迟到,一般我们会说“怎么又迟到”“怎么又来那么晚”,如果换种方式温和地说:“明天争取早点”。孩子明天也许就不会迟到了。
同样一句话,积极性语言和消极性语言的表述方式差异巨大,对孩子内心的影响也有天壤之别。
第3步 通过正向情绪,引导正向行为
学生课堂行为分为正向行为、中性行为和负向行为三种。
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积极向上的情绪可引导正向行为外化,也可促进中性行为转化为正向行为。
课堂管理其实也是一门交流艺术,其实做好了交流,管理起来就得心应手的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