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世时,工作勤勉,就像一头埋头耕耘不事张扬的老牛,他就是交通系统同行有口皆碑的工程师。他是解放前国民党时期芜湖师专毕业生,学的是土木工程,四九年以后当过教师,曾任过教导主任、校长。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城市急需建设人才,组织部门从干部履历档案中发现父亲学的是公路桥梁设计专业,这在刚解放时期的干部队伍中实属凤毛麟角,是当时难得的稀缺人才。
县长找父亲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父亲虽舍不得离开多年耕耘的学校,但仍然认同组织的安排,从教育部门调到了县直属单位——建设科(交通局的前身),城乡公路通建设首当其冲,从此父亲便由一个教育工作者华丽转身为一名公路桥梁设计工程师。
角色变了,任务繁重,一切从头开始。
当时公路稀少破败落后,河、汊阻隔,交通极不便利,严重制约城乡经济的流通发展。为修建公路,勘察测量山势地形高低走向,一行探路者身背测绘仪器,冒风踏雪徒步长途跋涉,测绘忙碌在荒凉的二十里长山头,满眼尽是荒草荆棘乱石丛生,只隐约可见的羊肠小道。
为天堑变通途,一队人马探查河流分布,选择架桥施工地点。为掌握第一手资料,走遍了本县的山山水水,回来后便夜以继日的伏案工作,设计、画图、拷贝,绘制出公路网络图,桥梁设计图和阶段施工预算方案,一张张规划蓝图就从他手下流出,呈现人们的面前。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若干年后,几条新公路干线就纵横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其中一条横贯东西干线翻越了长山,人烟稀少山区汽笛声声,打破了这里沉寂荒凉,唤醒一方沉睡的土地,人们开始走出闭塞的山坳,接触外面的世界,这里从此生机勃勃。一座座桥梁飞架横跨一条条河流两岸,这都与父亲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他几十年如一日,态度严谨,尽心竭力,一丝不苟,技术过硬,两袖清风,他设计的桥梁从未出现质量纰漏,经受住了无数次汹涌洪水的冲击,经他设计督建把关的公路,经长久的重负碾压而不毁,当豆腐渣工程不断质量事故频发时期,他设计的公路使用期内完全符合甚至超出设计要求,设计的桥梁经几十年承载运行至今日仍屹立不倒,安然无恙!
然,他的人生的前期,在哪个梦魇般的疯狂年代,勤恳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好的运气,屡遭政治运动的冲击,历经磨难坎坷,一场审干运动,曾一度将他开除回了原籍老家,只因为解放前在国民党学校读书时被参加了“三青团”,这就成了他的人生历史上的所谓“污点”。
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又遭厄运,工作上挑不出毛病,仍以那一段做学生时期的历史说事重遭揪斗,其中是夹杂着一些嫉恨者的私愤,有的却是为一己之利媚上而陷害无辜的欲加之罪,并冠之以特务、反动学术权威、臭老九等,开批斗会,游街挂牌,后又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斯文扫地,哪有尊严可言!
面对种种不幸和遭遇,父亲精神上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但他没有颓废倒下,他心怀执念,抗住了反常社会状态下施加于他身上的野蛮和粗暴,以“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忧欢”的心胸气度走了过来,常咏孟子一句话:“俯不怍于人,仰不愧于天。”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不惧这些汹汹泛起的沉渣。
运动冲击下致世风日下,乱象丛生,人心不古,是非黑白颠倒,人们互斗猜忌,被唤醒的邪恶蔓延传导,人性的严重扭曲变态。
心存理念,静观眼前动荡,看群起乱舞,声色俱厉,是心魔逐利,轻被驱谴,还是盲目跟随,鹦鹉学舌,无头飞蝇嗡嗡。
身处乱像中的父亲难得有一份静定,持有自己的清醒:迷茫的善良,平庸的恶,鼓噪诱导下集体无意识的麻木,人各有自己的认知选择,难以趋同,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与整他的人耿耿于怀岂不就成同类了,徒增堵心烦恼,实在不必。
左右不了局面,不如静下心来,凭良心多干些实事,提高充实自己不至专业荒废,心里多一份超越与坦然,恶劣境遇下,仍固守本真执念,不蹉跎移心弃志,不与浊流同污,更懒得去耗时费心负气,精神富足,健康不损。
他始终没忘记自己是一个建设者,面对破坏的巨浪砸下来,他常扼腕叹息,他一直坚信不会长此下去,政治运动浩劫造成的百孔千疮和停滞,迟早需要建设者去弥补重建!
故而,一心埋头自己事业不遗余力,不因受到冲击而有所懈怠,不因身处逆境而稍减自己的绵薄之力,桥梁是造福子孙的百年大计马虎不得,稍有疏忽便贻害无穷,给后世留下骂名。
赵州桥至今不倒,光耀千秋,是他心目中的膜拜向往地,感慨先人的伟大和创造力,感叹这千年大桥抵御了无数次浪涛洪流冲击至今岿然不动!而眼前人为制造的泛滥运动洪流,正冲击震撼着几千年传统沉淀支起的良知道德大厦!建筑倒了可以重建,精神大厦倒了那就难建了呀!一声长长的叹息,一颗虔诚之心,一位经历磨难的老者,默默的祈祷,愿上苍让世上多一些为天地立心造福桑梓的担当者,少一些毁坏根基良知的无道昏聩人,企盼早日结束眼前这场旷日持久的疯狂,愿家国安好,愿我等芸芸生民安生,修生养息,一心建家园!
世间自有正道,希望在,沧海桑田心志不变,一个全身心系在自己事业上的辛勤耕耘者,终走出了阴霾笼罩的日子,迎来了令人欣喜的又一个春天,全身心投入了还未完成之事,“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用鞭策自奋蹄。”父亲不顾年迈,伏案挑灯,寒来暑往,在他人生的尾声,以自己的意志力,精心撰写完成了几十万字的交通志,了却了他毕生的心愿,在一方交通史志上留下他执著浓重的一笔,闪光的一页。
终于有一天,父亲放下手中的笔,安详的走了,他无怨无悔,没有遗憾。
因为那一条条大地上伸向远方的路,倾注他的一份心血,附着他难以磨灭的执着和印迹,并在继续延伸连接着他的理想信念追求和企盼;那一座座亲手设计的至今魏然屹立的桥梁,就是他永久的纪念碑,更是凝结着他的精神品质世界的墓志铭!
2018年3月1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