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最好的告别》1

《最好的告别》1

作者: 贾太太Echo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21:35 被阅读10次

    逗逗念:昨天去医院咨询台问高泌乳素垂体微腺瘤要挂什么科室的号,居然被推荐挂院长今天的专家号,我心想院长的号是那么好挂到的?且只提前一天。结果在医院的网站打开一看,院长居然还剩下12个号,顺利地挂到了号。今天到现场一看,院长上午也就看16个号,我是14号。排队到我的时候,一进去看到院长带着好几个大夫一起坐诊,看到我带着女儿去的,大家第一反应说:“你宝宝是个神迹!”,院长问有没有断奶,我说还在哺乳期,院长就说哺乳期的泌乳素检测没有参考意义,不能确定是哺乳的影响还是肿瘤的影响,要等断奶后再复查。于是院长开始考试后面站着的几个大夫,问高泌乳素垂体微腺瘤有什么表现呀?最后院长总结,像我这样的情况能怀孕已经是个奇迹,且高泌乳素垂体微腺瘤孕妇怀孕后的两个常见反应:流产风险高、脑内出血,我都没有出现,你真lucky!我心里说您是不知道我孕前四个月都干过啥!从医院出来,我心里特别感恩,原来上帝保守我脱离了自己所不能承受的重担。

    大概因为琼瑶和郑佩佩,生前预嘱才逐渐进入到大家的视线。我曾经听说过姥姥最后的日子在病床上如何全身插满了管子,也亲眼看见奶奶晚年摔断了腿此后几年都只能在床上度过。那时候我只是模糊地意识到自己不愿意要这样的生活,当我确诊垂体微腺瘤的时候,这个问题才急迫地摆在我面前。垂体微腺瘤发病原因不明、未来发展不确定,或许生长很缓慢或停顿,或许几年的时间会变得很大或压迫视神经。在此之前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生死的事情,就像我会长生不老一样,现在我的生命仿佛已经开启了倒计时,我开始考虑如果肿瘤恶化,我要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我也能接受浑身插满各种管子躺在ICU的生活吗?显然我不能,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最好的告别》,这本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作者从医多年,亲历过很多病人临终的痛苦场景,他被迫开始思考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重点?对此,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P10)”实际上,很多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掌控的病人,临终前都是后悔。他们被迫插满了各样的管子,营养液代替了美味佳肴,尿管代替了上厕所小便,甚至有些病人除了思想和眼睛,插满管子的身体已经完全不能由自己控制了。虽说中国传统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可真到了这样的田地,这样的人还算活着吗?

    长寿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以前没有听说过的病不断地冒出来,有品质的长寿却不是那么多,活很多很多岁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异常沉重的。当人渐渐老去,就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走在平坦的路上会摔跤,记忆会衰退到可能连自己最亲的人都不认识了,失智、失能的情形也会日渐严重。而接受老年病,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中国人是很忌讳谈论死亡或重病的,虽然近年来思想多有开放,然而人们潜意识里仍然觉得谈论死亡或重病是一件晦气的事情,我曾试着跟别人分享我为了迎接可能会有的肿瘤恶化所作出的选择和努力,每一个听到的人第一反应都是劝我不要太悲观,好像只有我鸡血满满地喊出:“我的肿瘤一定会好的!”才能让他们满意。

    当我们面临不可治愈的情况时,医学的介入有时候会让情况更糟糕。作者以老年病学专家菲利克斯夫妇为例,描述了妻子失聪后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冲突,护士不在意妻子喜欢什么样的梳发方式,不在意她吃得是否舒服只要按量按时喂下即可,不在意她喜欢的穿衣办法只要把衣服穿上就好。这样的情形,大多数的中国医院每一天都在上演。作者接着介绍了许多有识之士为改善老年病、慢性病的人群生活状态所作出的各种努力和探索。人们不再只关注治疗的结果,也开始关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的感受和意愿,并努力创造条件让老人院、疗养院像舒适的家一样。然而我们悲伤地发现,中国在这方面几乎没什么研究和应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好的告别》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ky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