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心理
意识流心理现象体验分享

意识流心理现象体验分享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20-05-14 07:36 被阅读0次

心理学家詹姆斯讨论自我概念时候,提出了“意识流”这个术语,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主体我就是意识流。那么,究竟如何理解意识流,又如何在生活中体验意识流呢?

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写道,“意识就其本身而言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一段的碎片。‘链条’或‘系列’之类的字眼都不能恰当地描述意识最初呈现出来的样子。它不是片断的连续,而是流动的。用‘河’或‘流’这样的比喻才能最自然地把它描述出来……我们就称它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吧。”

由此,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意识流就是大脑里不间断的心理活动,是个持续过程,这个过程如奔腾不休的河水一样,如孔子所说,“逝者如斯夫”。

心理咨询师教材认为,“意识是觉醒状态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

通俗的理解,意识流就是我们看似沉默不语的表面下,内心世界里持续进行波澜起伏的过程。

比较糟糕的是,我们忙碌着处理外面事情,往往忽视了内心意识流动。久而久之,我们不明白自己想法,不清楚自己需要,不善于表达诉求,导致外面小刺激引发我们心理不恰当大反应。

下面以本人在公交车上一个意识流剖面为例,看看意识流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又能如何借助意识流与这个世界打交道。

公交车上意识流之一:想法加解释

受疫情防控影响,上班乘坐的公交车刚恢复通行,而车次还是较少,相应的等车时间,就要增加。

我一早赶上公交车,优哉游哉,体会很久没坐公交车的悠闲,其实这就是一种意识流,呈现的是放松心情。

到达一处站点后,有一位老妇人招手上车。司机下车测温,老妇人没带手机,无法扫描健康码,于是上车后司机拿着她的身份证进行手工登记。

这时候,我的意识流由轻松感受变作一连串新想法。

首先是一个想法冒泡般出现。正常会认为老妇人不会有新冠肺炎疾病,“既然她没有手机扫描,司机师傅何必再那么劳神费事登记呢”,毕竟现在风险等级已经是低风险了。

再一想,可不行的,这是公交公司的规定,是制度,要不折不扣执行。

还有,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有人质疑多此一举,或者心理不健康者不配合,可以继续解释,“登记信息不是怀疑你有病,不是对你不放心,而是怕万一其他乘客是携带者,能够第一时间找到你,让你及时摆脱危险。”

说到底,都是为了你好。这种考虑对方利益的解释,说服力强,应该好接受些。

每个人都是安全的,每个人都是危险的,这就是上海张文宏教授所说的,“防火防盗防同事”。

公交车上意识流之二:想法加感受

在司机师傅登记信息时候,老妇人已经蹲在车厢地板上,她自己解释说,“在下面等了一个小时多啊”。

我的意识流被吸引住,马上解释为“她蹲下是为了歇息一下”。

之后不自觉“好为人师”,开口说,“现在车次少,间隔时间就长多了”。

当然当时没有感觉到好为人师,而是知觉为帮助人家。

这时候司机登记完信息,还给老妇人身份证,有人给老妇人让座,她看看前面还有座位,就拒绝了。

这时候,我的意识流又变化了,这会变成了纳闷与疑惑,那就是“她没有刷卡买票啊”!

显然,我的想法使我“有些焦虑不安,有些感觉不舒服”,也在观察她到底买票不,又想司机为何没有提醒呢。

这个过程持续有2分钟左右,直到人家坐到了司机附近最前排,司机还提醒座位旁有东西。

显然司机不在意这个老妇人没有买票,这可是人家职责,不会糊涂。

这个纳闷突然也就获得破解,意识流顿时有了新想法,“人家老妇人是老年人,属于免票的,身份证上就有年龄啊”。

这样思维想法出来后,自己疑惑和微微焦虑一扫而光,心情恢复平静。

看一看,这短短几分钟里,我的意识流如此丰富多变,跌宕起伏。

具体说,就是大脑中的想法和感受一个接一个,从不停下,自己想法,自己解释,自己感受,外人根本看不出我的内心世界变化。

借助意识流认识自我

由此看出意识流几个特点,以及观察意识流的好处。

一是,意识流主要是想法,随之而来的是感受和行为。

这就是心理学家特别重视思维的原因,也就是常说的,“心里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以及“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

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依据,在这次简单体会中得以证实,我的想法与解释先后出现,又导致情绪感受和行为表达。

比如,认为司机是否多此一举,又纳闷为何乘车不买票,想法带来焦虑,于是自问自答,自找解释,归因之后释然。

二是,意识流说明人是归因动物。

外界刺激的结果,会让我们舒服或者不舒服,不舒服的结果就是负性情绪,我们就会不自觉合理化解释,必须找到原因才释然。

这提醒我们与人交流互动中,说出想法或者要求时候,务必加上一个理由或者解释,当然能从对方需要出发最好,这会让你迅速获得对方认同。

比如,解释严格测温检查是防止万一别人有问题,会让自己更安全,这就是站在对方角度解释,要比直接解释为执行单位制度更加有效。

三是,意识流事实上真的是连续的,行云流水般。

现在写出来,是一个个片段,当时进行毫无间隔,一个接一个,没有反应时间,基本是本能的。

这提醒我们,平时对于重要事情多加思考,对于核心理念多加咀嚼,对于三观要时常检视,否则遇到事情就会本能反应。

而作为社会人,区别于动物的就是理性,理性来自平时反复思考,超越本能的思想,这就是苏格拉底说的,“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

最后,要说的是,“意识流体验”活动值得经常进行,因为这就是自我反思,自我审视,自我觉察,感受真实自我,体会自我欲望,看到自我面目,知道自我需要,甚至看清自己嘴脸。

想起著名心理学家许又新教授振聋发聩的一段话,他是特指精神科医生而言的,当然也更加适合我们这些普通人借鉴。

他说,“一个精神科医生,只有真正接受自己内心世界里,确有那么不太健康或者很不健康,甚至是病态的成分或方面,才会由衷的尊重坐在自己面前的病人”。

相关文章

  • 意识流心理现象体验分享

    心理学家詹姆斯讨论自我概念时候,提出了“意识流”这个术语,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主体我就是意识流。那么,究竟如何理解意...

  • 体验意识流

    凌晨5点,小鸟欢快的鸣啭将我从睡梦中唤醒,就在这半梦半醒之间,忽然想到最近看的一些意识流的东西,便试着感受一下意识...

  • 体验意识流

    昨天在海边漫文章中她提及一朋友日更文半小时达1500字,然后她提到意识流。她自己体验只有7百多。我没有了解过意识流...

  • 产品体验报告(8)NYTimes

    意识流体验方式(脑洞自创) 体验产品: 纽约时报(NYTimes)5.10 使用设备: iPhone 6s 产品简...

  • “心理现象揭秘”讲座初稿

    心理现象不神秘,产生在大脑里,来源自世界互动中,体验最真实要尊重。分别考察“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主观体验的结果...

  • 《假想观众》

    董伟娟坚持原创分享第1838天(伊川焦点团队分享765天)(2022.6.24星期五) 这是一种心理现象。 ...

  • 意识流写作初体验

    今天在写作群里看到二美推荐的一篇文章,是关于她之前发起的48小时5万字挑战,要完成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她们采用的...

  • 高傲的意识流

    简单分享两个有意识流风格的作品,对此献上自己的主观解读,尽管意识流的作品看起来晦涩难懂,但还是读出自己的领悟。 我...

  • 闭锁心理的形成、避免和解决

    顾玲 坚持分享第907天(20190704多云) 【读书分享】 所谓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其实是在后天教育过程中形成...

  • 白日梦

    我有一个虚拟的体验,白日梦体验,就是写生的途中,忽然意识飘走了,进入了潜意识流的状态里,俗称白日梦。 很平静空旷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意识流心理现象体验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la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