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假想观众》

《假想观众》

作者: 涓涓细流_7589 | 来源:发表于2022-06-24 11:13 被阅读0次

董伟娟坚持原创分享第1838天(伊川焦点团队分享765天)(2022.6.24星期五)

    这是一种心理现象。

    初二孩子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升入初二后,变得不好沟通了,脾气急得很,你还说不得他!他们的心理现象特别怪异,敏感、情绪波动大。这是因为Ta们进入了“危险的14岁”,Ta们容易产生“假想观众”这一心理现象。

    实际生活中,Ta们总会感觉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可多人在看着,因此就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这中行为背后是青春期的一种意识觉醒,是想拿到话语权和掌控权。

    明白了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情绪。那么,家长、老师该怎么与这一时期的孩子相处呢?

1.守住自己边界,尊重孩子的边界

    分清哪是你的事,哪是孩子的事。如果是孩子的事(比如早上起床,洗衣服等等),就不要过多干预,Ta的事多征求Ta的意见,比如“早上用不用喊你起床?”如果Ta说用,就表明自己的边界“我喊你一声就去忙我的事了啊,你的事你惦记着。”助人之前“敲敲门”,这样分清边界又足够地尊重到孩子。

2.多倾听少评判。

    交流时多问孩子的想法、感受和看法。不要急于评判对与错,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清楚的地方多问一问,了解后再发言,还得注意语气语调和措辞。

3.少批评多鼓励。多以正向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尝试行为,帮助Ta保持稳定情绪,给孩子的探索留下相对的自由空间。

4.多做家长,少当老师。

    不要过多的参与孩子的学习,如果您本身是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不把社会角色带入家中,在家里就做好父母的角色。

      这样能协助自己和孩子都相对轻松地渡过危险的14岁。

相关文章

  • 《假想观众》

    董伟娟坚持原创分享第1838天(伊川焦点团队分享765天)(2022.6.24星期五) 这是一种心理现象。 ...

  • 认知错误:独特自我和假想观众

    少年期是“自我中心现象”非常明显的时期,常常将注意力放在“人际关注”上。 所谓“自我中心现象”就是以自我感受,自我...

  • 2019-02-18

    张廷贵老师2016/10/4张权2019/2/13 青春期的两大心理特征:“独特自我”和“假想观众”。“独特...

  • 张廷贵老师2016/10/4张权2019/2/13

    张廷贵老师2016/10/4张权2019/2/13 青春期的两大心理特征:“独特自我”和“假想观众”。“独特...

  • 拥有成长型思维,幸福得像一棵树

    每个人都有一个假想的自我,假想自己讨人喜欢,假想自己事业有成,假想自己是万能的超人,假想自己是可以控制宇宙的神.....

  • 《双旗镇刀客》-- 被低估的沙里飞

    一个剧本,不同观众,不同的哈姆雷特,老话不假!把孩哥当成卧虎,大伙没有异议,换个角度,如果我们把沙里飞假想为藏龙,...

  • 起飞的雏鹰小专栏 day25

    以自我为中心的青少年。 他们会构建出假想的观众,认为自己是注意力的焦点。这种感觉会导致夸大的自我存在感。 有时候,...

  • 郭召良: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中介因素

    01.假想观众 社交焦虑患者与他人互动时会去思考他人怎么看待他,并根据自己对他人想法的揣度来产生情绪体验和调整人际...

  • 假想

    假想你是我 假想我是你 你不存在 或存在某个角落 你站在我面前听我诉说 你站在天边任我怀念 假想你回应我 假想你不...

  • 假想

    研究表明,人死后的一瞬间。体重少了22克,那就是传说中灵魂的重量。人真正的存在,自由应该在于灵魂,但在世间不得已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假想观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pv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