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水胡杨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他是中唐诗人,和同时期的诗人们相比,他是“幸运儿”。
他的诗风浅白,他的诗也写实,但不同于杜甫、张籍等诗人。
他的闲适诗,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据说,欧阳修、司马光和苏轼的字号,都出自他的诗里。
他身在官场,却能反映下层疾苦,敢于铺陈社会现状,敢于揭露上层的腐化。他作诗直言无讳,他有“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的胆量。
他对爱情专一却受挫,于是他寄情诗歌,借他人酒杯以自浇块垒。
他擅于观察,擅于研究,他专注而执着。年轻时,他有敢于“亮剑”的精神,中年时,他善于反思自己,懂得急流勇退,他有独善其身的个性,他用闲居和诗酒来陪伴自己的晚年生活。
01 他是白乐天
白居易,字乐天,他与元稹组成了“元白诗派”。
他在20岁之前,因为躲避战乱而不断迁居,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但之后,他进士及第,做官,左拾遗,充翰林学士,他研判社会政治,当时他的政治热情极高。他
“有阙必规,有违必谏”,他屡次上书指陈时政。那时,他锋芒所向,有“权贵近之色变”的政治光芒。
然而,官场相争,政治黑暗。元和十年,白居易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为宰相武元衡被盗杀而他第一个上书直言请急捕贼,结果被加上“越职言事”和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贬为江州司马。
这次被贬,对白居易内心的震动是不可言喻的,他以切肤之痛,去重新审视险恶至极的政治斗争,决计急流勇退,避祸远害,走“独善其身”的道路。
这一年他写下了著名的《与元九书》,明确、系统地表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诗歌主张。
02 他的诗歌,为君为民
白居易的诗具有通俗化审美的标准,据说他作诗甚至要求老妪能听懂。
他的诗致力于通俗晓畅,指事明切。
被贬之前,他的诗作重视写实和通俗。他对下层民众苦难生活进行深刻反映,对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生活和欺压人民之恶行的尖锐揭露。
在《轻肥》一诗中,他将矛头指向宦官集团的那些内臣、大夫和将军。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果㨇洞庭橘,脍切天池鱗”。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在同一首诗中有两个阶层,而且宛如天壤之别:
一方脑满肠肥,花天酒地,另一方则天灾人祸,竟至“人食人”!
这鲜明的对比,是不是让我们想到了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呢。
还记得上学时,老师要求我们必须背诵的《卖炭翁》吗?
其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尤为精辟,先用“可怜”二字倾注无限同情,继以一“忧”一“愿”来写卖炭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细致复杂的心理活动,真实又贴切。
在诗中,作者未发一句议论,全用形象说话,却发人深思。

03 爱情受挫寄情诗歌,却让世人误解了一段所谓的爱情“佳话”
《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中的佼佼者。
《长恨歌》,是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来结构全篇的。
这时期,白居易的创作受到佛教变文乃至道教仙化故事的影响颇深。
最重要的是,这里有白居易因为与自己所爱的女子不能结合,而产生的深挚恋情、憾恨之情的投射。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历史的原貌。
白居易早年曾与少女湘灵相恋,后虽忍痛分手,但在元和初年,创作《长恨歌》时对湘灵仍未忘怀。
再创作《长恨歌》之前,他曾写下《系湘灵》、《寒闺夜》、《生离别》、《潜别离》、《感情》等等诗作。
我们都知道,唐玄宗晚年好色废政,杨贵妃恃宠而骄,正是两个人不伦不类的所谓“爱情”,终至引发了影响历史的“安史之乱”。
《红楼梦》里的“扒灰”事件,在这里却变成了后世千古流传的“爱情”佳话,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误会。
在《长恨歌》中,作者对专一爱情的歌颂,实为白居易在借他人的酒杯以浇自身爱情受挫的块垒。

我最欣赏的还是白居易的闲适诗:
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沽。
何以待君子,数竿对一壶。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