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4
地点:青岛启元学校
主办:市北区科研室
内容:
1.2017年度草根课题优秀成果表彰
2.优秀成果推介
3.专家讲座:教科研项目选题与研究设计 孙艳霞(中国海洋大学 教育系)
一、专家点评
1.《“区域认识”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建议:
深入研究“素养”是什么,区域认知不仅是指知识、内容层面的,还应该包括思维培养、认知、元认知、技能、方法、情感...所以后续可以就“区域认知”是什么再深入研究,进行立体建构。要明确教法的研究是为了什么?是为学生认知服务,才是以学生为本位。
2.基于问题进行选题。
3.有成果意识,收集资料。
二、why 为什么做课题研究?
1.没时间?与教学冲突?
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反思中发现问题,思考反思、改进。
教科研就是一种反思型的教学,从经验型到反思型,到专家型教师。
2.教育研究就是是干什么?
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作为描述教育科研成果,进行交流。
eg.朱永新教授:每日三省吾身,写教育日记千字,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三、what 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过程。
1.教育研究的三个主要任务:
(1)解释教育现象:解释、描述、分析...
eg.物理作业设计研究
(2)研究教育问题:
①描述性问题:课堂参与总体处于什么状况?
②因果性问题:参与程度高、低的原因?
③过程性问题:如何产生?
eg.小组无合作现象:游戏化策略、内容设计,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研究角度
——“问题即课题”。
(3)研究教育规律:概括、梳理,可应用、可推广,提炼规律性,而不局限于经验性。
四、How 怎么做研究?
1.形成研究标题:问题意识!
(1)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科研究前沿,关键词可以借鉴
(2)研究域:输入端、学习者、输出端
∴命名方法: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研究结果
2.推敲研究题目:
(1)简单清晰,语法规范,具体
(2)耳目一新
(3)小题大做
(4)2-3个关键词
(5)陈述时句型
3.研究目标:目标决定内容,相呼应,但要区别于工作目标;研究目标之间要有逻辑关系
4.研究思路:可借助学术图表
5.研究方法:选择适用方法,采集数据
6.研究成果预期: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预期成果形成及成果水平、科学价值、社会经济效益、推广应用
7.注意:
(1)成果、目标、内容相关性
(2)研究结果,不是工作过程
(3)数据证实,是评判研究价值的标准,要有量化,前测后测,横向比较!
2017年底申请的区草根课题,做了大半年,延续地理学科实践基地地理思维导图绘本的研究,到了2018年6月交付定稿。到了今年9月开学,草根课题进入复评盲审,10月被通知选中发言,在区科研室高玲主任和市北区地理教研员任瑞春老师的指导下,几经修改,整个论文的框架及研究脉络都清晰了许多,也有许多感悟和收获。
发言稿和ppt前前后后去科研室改了三次,改到第四稿才差不多定稿,突然有一种改毕业论文的感觉,在修改中,不断发现自己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对高玲主任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做教科研研究,养成研究的思维和习惯,就是你看到学生做100道题出现的问题,会去研究背后的原因,总结规律,那再往后的教学你一看到他出错在哪,就能知道问题所在,像医生诊脉,对症下药,别人十年积累经验达到的程度,你可能三五年就能达到,这就是做教学研究的目的。
今天又听了孙教授的讲座,和针对我论文的指导意见,感受更加深刻。自己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专家的指导和引领,给我点清问题、打开思路,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回想自己一路的成长,有许多名师的引领,感觉自己很幸运。从青大的韩同欣主任,还有天天带我们爬浮山的德哥,刨坑采花烤土;再到南师大,差一届成爷爷刘树凤的关门弟子,我们毕业爷爷也好退休了,还有赵媛教授、叶超教授,对于学术的严谨和坚持,一直影响着我,做自己该做之事,即使不是热门的研究领域,但是需要有人去做,做学者要耐得住寂寞,做得了冷板凳;还有南师附中的孙小红导师,这次研究核心素养在书上还看到老师的论文观点,犹记得在南师附中实习时,老师会跟自己做同课异构,每个班在进班前一刻都一直在备课修改,做出最符合学情的调整,已经作为特级教师的她仍在不断学习,又去修了教育心理学的博士。回到青岛,虽然整体的研究氛围不如在南京,但身边却不乏坚持学习、研究的榜样和老师,像我的师傅任瑞春老师一直都给予我很大的引领和帮助,在各方面都是榜样的存在,严谨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像赵校长一进校就拷给我56中做的十二五规划课题,让我学习;像崔主任,倡导的青年读书班给我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带着我们一起出去比赛,给我许多机会去参加教科研的培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