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阐明了二十大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遵循和核心主题。在义务教育“双减”与督导机制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2023年的##教育督导如何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呢?我认为在上一年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念好“研、协、用”三字经,深耕“双减”责任田,不断提升##教育督导水平和发展格局。
——深化一个“研”字。能不能“发现真问题,督出高水平”是衡量督导专业水准和价值尺度的试金石,这种能力需要求真务实精神和科学态度,也需要机制的健全与以保证。
每年研究一个课题,把督导工作提升到科学研究的层面,提高督导工作的创新意识和含金量,形成督导工作特色亮点,打造督导品牌;
每月研讨一个问题,围绕工作中发现的难点、疑点、堵点问题进行探讨,找寻对策,逐步地解决问题;
每次研制一个专题,在兼顾全面的同时,更务求深入。做到每次研制一个专题量表,发挥量表的导向、驱动功能。如作业专题、课堂专题、评价专题等,以期督深、督细,发现真问题,避免走马观花、眉毛胡子一把抓;
每人研修一个主题,每月责任督学每年要确一个主题,参加各种形式的主题研修活动,提高专业能力。如2022年,我们既参加了网络督导培训、还参加了郴州和贵州两个培训班,受益匪浅。
——优化一个“协”字。树立协调发展的督导理念,做好内涵外延的统筹协调工作,保障督导机制的高效运行和职能发挥。
一是和教督委各成员之间做好协调。督促交管、公安、卫健、食药、发改等部门履行各自教育职责,协调建立月度常态化的入校检察督导机制,避免形式主义和不作为;
二是和兼职督学所在学校做好协调。合理安排好兼职督学的工作量,保障督导工作的正常充分的时间,优化督导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协调,避免两头抢人分身乏术的尴尬;
三是在督和导之间关系上做好协调。明确督在何处,导向何方,既兜住教育的底线和红线,又能触及工作上限和最近发展区,让学校既能做到最基本的,又争取把工作做到最好;
四是在挂牌督导的内外之间做好协调。党建工作没有明确为挂牌督导内容,但要不要揽责?笔者去年和责任区两位同志曾作过一次幼儿园党建工作现状调查,并从督导视角提出了加强幼儿园党建工作的建议,也写了论文参加了征评,虽然只得了个市三等奖,但我认为其中反映出的幼儿园党建工作的窘迫现实,值得我们重视与担当。
——强化一个“用”字。正确定位督导工作在全区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发挥好督导工作的导向、驱动、激励功能,必须加强督导结果的运用。
首先,要加强督导报告的传阅和批示。要在责任督学之间、局领导成员之间甚至教督导委成员之间传阅,健全领导批示批转机制,提升问题解决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其次,要加强督导结果的通报和公示。要通过适当方式向学校进行每轮督导结果的通报、公示和反馈,而不仅仅满足于现场的口头与即时反馈;
最后,要加强督导在学校评价的权重。加大督导在学校评价工作中的话语权,学校目标管理评价不应成为学校完成教育局有关股室行政工作情况的评价,而应是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价。
关于品牌建设,我的建议如下:
1.打造“双减+特色项目”教育品牌:以双减工作为纲,强化源头治理,直指课堂教学、课后服务、教育评价、五育并举、教师队伍、内部治理、家校社共育等方方面面,通过“双减”这个支点,撬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引发我区教育系统性变革和兑变。我认为这既是对教育本真的理性回归,也是对党的二十大关于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和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更是对人民群众优质教育期盼的深度关切,这样的品牌,是植根于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坚实教育大地上的,是串拾起各校已有亮点和特色的星火燎原,形成一个区域的鲜明的统一的品牌。而不是为了品牌而品牌,能够经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因为本就是教育份内的事,所以劳民伤财和一阵风的风险较低。
2.开展“双减+”深度督导:服务于区域教育大局,以“双减”督导带动学校全方位的发展,每次督导在双减基础上,重点督导一项与双减直接关联的学校工作专题。如双减+课堂教学专题、双减+教育评价专题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