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参加了一场关于南极的分享会。嘉宾之一的邓深,30岁的年纪,已经有了去往130个国家的经历,还精通五国语言,是个学霸。在听她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对去南极也有一点点了解。
去南极,其实在外国人眼里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大都是一些六七十岁退了休的老年人。他们会在游轮上翻开一本书阅读,或者悠闲的欣赏南极的壮阔美景。和中国人不同,在南极中国人喜欢看的还是手机。
如果说遥远的距离让我们对南极产生了一些敬畏,那么还有来往的费用,的确不是普通家庭所能负担的。大概是十万到二十万之间吧,跟出行时间长短也有关系。
的确,这堂分享会也让我想到了咱们007“七年之后一起去南极”的约定。不知道提出这个口号的人,去过南极没有。对我们这些向往南极的人来说,去南极是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在此之前是鼓励,在今天又是现实的警醒。毕竟价格不菲。当然一辈子能去一次也值了。
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嘉宾之一的邓深。她的幽默风趣,渐渐地融化了整个屋子里习惯了每天朝九晚五的心,现场的气氛慢慢热络起来,时不时的有一些笑声。为什么在她身上没有沉闷与拘谨?因为她成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过上了想过的生活吗?
在《人类简史》里对我们祖先的生活有一些简单的介绍。最开始人类是四处游荡的,没有房子也没有囤积粮食。后来人类在将谷物带回部落的路上,发现一些谷物掉落在地上,然后生根发芽成长结了果实。于是,人类开始在一个地方长期居住下来,后来还盖了房子。如果是在以前,部落之间有冲突了,人们可以迁徙到其他的地方,漂泊对当时的人类来说没什么难的。但有了房子和土地,走就意味着放弃现有的东西,于是人们之间的暴力率上升了。
直到今天,人们还是保留了生活稳定之前的特质。喜欢自由自在,喜欢亲近风和日丽的大自然。
在当时人们有了房子之后,除了辛苦的耕作,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如何获得更多的粮食。和今天的我们一样,担心未来。总觉得需要的还有更多。只是,远古的智人一直没有实现获得更多粮食,活得轻松些的愿望。而我们呢?
邓深,她是足够努力的,是胆大的。同样的努力,她活得更潇洒。她说:“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比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更重要”。也许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更快乐。物质是重要的,精神也一样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