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小马(4岁半)在小区玩,我扮演裁判,小马和一个姐姐一起比赛跑步,小马跑得快,总是第一个跑到终点,开心不已。跑了三四个来回,又来了几个小孩要一起加入比赛,我喊1、2、3、GO,小朋友们像小豆子一样欢快的蹦出去了,小马跑到中途发现前面有两个小孩已经超过他,自己已经不在第一的位置了,一下子不高兴了,立即停下来大叫“我要跑S型!我要跑S型!”其他孩子跑得正嗨,没有一个人搭理小马。小马跑来找我:“妈妈你跟我跑,我要跑S型”,我心想,“你跑不赢别人就放弃了,我也不想跟你玩”,嘴上却说“你跟他们一起玩嘛,大家都在玩赛跑,下一次可能你就赢了”,小马不乐意,一直纠缠住我。其他孩子见状就围了过来,商量接下来玩什么,有的说玩萝卜蹲,有的玩骑自行车,其中一个小男孩说,我们玩对战,打架也是游戏,说完一拳打到小马背上,小马哇哇大哭,再也不愿意玩了,我只能带他回家。
这个事情让我苦恼了很久,怎么办,孩子接受不了失败,一点挫折都受不了,以后长大还了得?越是这样想,我就越是想尽办法要锻炼他的“勇气”,跟他讲了很多道理,又带他读关于勇气、挫折的绘本故事,我越是用力,他越是表现得不能接受失败。
一次在正面管教(PD)课堂,我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讨论,请求其他家长支持,也就是正面管教的PHP(家长支持家长)。在过程中,我们重新经历了一次事件的过程,当我放下评判,我感受到了孩子被拒绝时的无助,他的关注点根本不在比赛上面,他只是更需要我的关注,渴望我的回应,而我却没有看到他的需求,直接给他下了一个评判“不能接受失败”,继而把焦点都放在了纠正他行为上面。
家长们头脑风暴给了我很多建议,以下是家长们的建议:1、不要过多的给孩子设定目标;2、鼓励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发现孩子自己的进步,重要的是优于自己的过去,而不是别人;3、淡化这件事,淡化孩子对比赛结果的关注,引导他享受事件带来的快乐;4、满足孩子的要求,陪他跑一会;5、顺其自然,相信孩子;6、回家后用特殊时光陪伴孩子;7、让孩子看到他能行的部分,如果他感兴趣,就陪他练习他感兴趣的部分。
听完这些建议,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我不够相信孩子,轻易的就给他下了一个“不能接受失败”的定义,这样的结果就容易导致孩子的自信不够;其次,小马行为背后的需求是寻求过度关注,源头在于我们对他积极有益的关注比较少,高质量的陪伴不够;再次,我还是不懂“爱”孩子,爱就是看见,不带任何评判的去看见他,看见他的需求,尊重他的本质。
当我们执着于看到孩子的问题,致力于改变孩子的行为时,停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在,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在担心什么,我在焦虑什么,我在期待什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看到自己,才能看到孩子。感谢孩子又给我一次成长的机会,感谢正面管教给我和孩子疏通一个连接。感恩所有的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