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释:
黄帝往东征到东海边,登上过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陇右空洞这个地方,登上鸡头山。南伐到过长江召陵长沙,登熊山过湘江。往北追逐荤粥野蛮部落,会和诸侯部落于釜山,于是在涿鹿山下平地设置都邑居住。黄帝往来迁徙没有固定的居所,所道德地方不设置城墙,只是让士兵们周围摆列,就像营垒一样护卫着。因为天受命有云瑞之祥,于是以云纪和云师为官职。设置左右两个督监,用于监督各个部落。各部落和平无事,因此祭祀鬼神山川封禅的属黄帝时期最多。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德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解:
承接上文,黄帝南征北战东平西伐,遇山开道,遇水搭桥,到的疆域之处可谓至广至大。其中征伐不顺,设置官位制度,举用贤德之人,理明世间规律,教化农桑,测定历法,开拓金石之用,勤劳节俭,几乎是功盖千秋,更是是表现黄帝忧劳治国的心力 。
之所以被人们铭记,还是因为功劳深远。立德、立功、立言,能一立就很了不起了!后人岂不勉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