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大儿子多多睡起来后没看到我,他便哭起来,边哭边随手扔身边的东西,把东西扔得到处都是。
换在以前,我早就把他拎起来暴打一顿。
现在学习了元认知的观察、反思、判断、选择,便沉下气来,先耐心观察他的操作:他一边扔一边哭,看起来很无助,很难过。那时我抱着小儿子,先放他自己独立地“扔东西”。发脾气,是一个过程,需要让他自己先完成好自己发脾气的这个过程。
他扔东西的场景是这样的:
扔完东西后,我没有急着让他立刻解决问题,而是先带他离开现场,让他先“飞一会儿”,他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比如吃饭,做重要的事情后,我再带他走到问题现场:
问他,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他说,你去弄啊。
我说,这些书是谁扔的呢?
他说,是我。
我说,我们家是不是一直在说谁造成的问题谁解决,现在妈妈陪你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他说,好的。
我说,我解决床上的,你解决地上的,这样ok吗?
他说,好啊。
于是,我快速麻利地把床上的东西整理好,等他把地上的东西收拾干净。
不一会儿,他就把地上的东西复原归位了。图上正是他在整理的过程。
——————————————————————————————————————————————
反思:
1.在这个案例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停留下来观察他的行为,没有打断他的“情绪释放——发脾气”过程。运用到了观察这一点。
2.不足的地方有两个:
第一、界定问题
这个究竟是我的问题还是多多的问题。其实,是我的问题,是我忍受不了“乱七八糟”的现场。既然是我的问题,那就应该要充分表达出来我的愿望和期待,这是我没有去做的部分,如果是下一次出现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会清晰明了地告知对方:
我看到这样的情况,认为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没办法继续睡觉和在这间卧室干活了。你觉得呢?
第二、表达感受
这是我的至友倩茹提醒我的,她讲到《非暴力沟通》里面,强调的一个词就是感受。
如果下次出现这样类似的情况,我会充分表达出来我的实际感受:
多多,看到你这样做和产生这样的结果,我感受到有一些紧张,甚至有一点想生气的感觉,我原以为你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不随便发脾气。看来你还没能做到这一点,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问题让你这么生气?——引出问题背后的问题。
————————————————————————————————————————————————
导出行动:
接下来,我需要强化的行动是:
在刻意练习:观察的基础上,需要刻意练习感受的表达。
将感受的词汇贴出来,每天练习。
原理:感性其实是属于潜意识的,它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理性,是非常强大的一种内生能量,而且像水龙头一样,越用,水越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