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Lucky会员组每天写1000字日更大挑战
古文观止 || 郑伯克段于鄢(二)

古文观止 || 郑伯克段于鄢(二)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3-09-24 17:18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说到,武姜为了扶植小儿子共叔段,并帮助其扩大势力范围,一个劲地为其争取利益,“为之请制”。

制,地在虎牢,地势十分险要,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军事重地。

而武姜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她是何居心,庄公心里自然知晓,当然是不允的。

于是他直截了当告诉武姜,当年虢叔就是死在那里,据说是虢叔恃险不修德政,结果被郑武公所灭。庄公的这段话是话里有话哈。

武姜求制不得转而求京,京地虽富庶,地势却没有那么险要,完全可以把控,庄公自然应允。

况且,这也在庄公的意料之中,只是武姜不知,她的一切筹算一开始就落入庄公的掌控之中。

共叔段居于京地,如果从此安分守己,或许这兄弟二人会相安无事。

可共叔段并不甘心,他在暗暗地扩张自己的势力,并把京地按照郑国都城的规格来建造,于庄公而言,这明显就是一种挑战。

孔子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规格的八行乐舞,在庭院中表演,如果这种僭越的事情都可以容忍的话,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容忍呢?”

而共叔段的所作所为明显的就是僭越。

郑国有个大夫叫祭仲,他实在看不下去了,他认为这样封邑不合制度,是违背了先王制定的法规,于是祭仲对庄公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

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

”庄公说:“不义之事做多了必然是自取灭亡,你姑且等着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

后来,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公子吕说:“行了,他羽翼已丰,会得到更多的拥戴者。”

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这里有一句话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说干坏事太多的人,一定会自遭失败或自受其害,必定自取灭亡。

而庄公对待弟弟的所作所为就是不闻不问,任其嚣张跋扈,任其坏事做尽。

庄公表面上是听之任之,一味地忍让后退,这样的示弱势必会让姜氏和共叔段觉得他软弱好欺负,便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做出违背常规,违背天理的恶行,这样他们才会一步步落入了郑庄公的圈套。

有个成语叫“欲擒故纵”,还有一句话叫“欲要让其灭亡,必先使其猖狂。”而庄公所做的就是要共叔段猖狂,越猖狂就越有收拾他的理由。

庄公深知自己继位母亲大为不悦,对姜氏与共叔段企图夺权的阴谋也清清楚楚,他想要清理门户,但是没有借口,所以就上演了“欲擒故纵”的戏码。

就如《大秦赋》中,当嬴政得知母亲赵姬与嫪毐的私情后,恼羞成怒,本想除之而后快,然而为了同一天下的大志最终选择了隐忍。

嬴政深知,如果一直让吕不韦掌权,对自己一种极大的威胁,必须要找个人来制衡他,这样自己才有机会亲政,将大权都从吕不韦手中夺过来。

于是,秦王嬴政不但不惩治嫪毐,还听从了母亲赵姬的建议,将他封为长信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后来,嫪毐已经发展成了能与吕不韦抗衡的势力,这让吕不韦感觉亚历山大。

在秦王去壅城举行冠礼时,嫪毐按计划用秦王与太后印信,引导其僮仆门客和军队发动政变,欲篡权夺位。

而这一切均在嬴政的掌控之中,最终,嫪毐及其死党被一网打尽,秦皇车裂嫪毐,灭其三族。

苏轼《留侯论》有云:"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

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而郑庄公就是这样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相关文章

  • 读《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出自《左传》,《古文观止》所收录之首篇。 知乎上说,读《古文观止》对学习文言文很有帮助,建议每周...

  • 古文观止:郑伯克段于鄢

    看完绍鑫老师讲的郑伯克段于鄢这个古文,心生感慨,郑庄公率领军队把弟弟往死里打,后来他把弟弟打到共这个地方,那母亲姜...

  • 古文观止:《郑伯克段于鄢》

    郑武公娶妻武姜,生庄公和公叔段。 姜氏因生庄公难产,所以偏爱共叔段。多次向郑武公请求让共叔段为世子接国君的班。武公...

  • 己亥杂记:《古文观止》之郑伯克段于鄢

    己亥杂记:《古文观止》之郑伯克段于鄢 《古文观止》是清朝学人编写的一部古文合集,选取了历代以来优美的古文,以散文为...

  • 读书打卡

    2021.7.17 读书打卡 今天读了《古文观止》里的一篇文章,出自《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读后,让人感慨颇多...

  • 郑伯克段于鄢

    段欲望无限,庄公纵容他到欺君反叛的地步,一击致命。 若早加管教修理,段是不会做大做强到欺君反叛的。全局尽在庄公掌握之中。

  •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 郑伯克段于鄢

    《古文观止》第四九篇 女扯父耍 为其搭一彩屋 其拊掌笑 欲使父再搭一摩托 父命其自建 诺而行之 须臾即成 母见而瞠...

  • 《郑伯克段于鄢》

    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郑庄公先封叔段于京,又听任叔...

  • 郑伯克段于鄢

    很久以前,郑武公娶申国女子,武姜。武姜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庄公,一个是共叔段。生庄公的时候,武姜难产,先出来的,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 || 郑伯克段于鄢(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ufbdtx.html